页面

2015年7月11日星期六

年工作小时数国别排名

说希腊债务危机是"高福利养懒人导致经济危机",是无耻的谎言。看看排在前面的高福利国家,"懒不懒",经济如何。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统计数据

http://blogs.wsj.com/economics/2015/07/10/are-americans-working-less-than-the-rest-of-the-world/?mod=e2tw
Are Americans Working Less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 recent flap between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Jeb Bush and Hillary Clinton raised the question: Do Americans work too little?

Mr. Bush, the former Republican governor of Florida, told a New Hampshire newspaper that for the U.S. to achieve 4% annual economic growth, something last achieved in 2000, "Workforce participation has to rise from its all-time modern lows….People need to work longer hours and, through their productivity, gain more income for their families."

That led Democratic candidates to fire back. Mrs. Clinton said Americans have increased their productivity faster than their wages, sharing a chart from the left-leaning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Sen. Bernie Sanders (I., Vt.) said on Twitter that "Americans already work the longest hours in the western industrialized world." Sen. Sanders didn't site a source for his statement.

So how do U.S. workers' hours stack up? They're about average.

Here's how average hours worked annually per worker,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and change i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compared among a group of advanced economies  in 2013:

Americans work less than employees in Mexico or South Korea, but more than those in Germany and France.

In 2013, the average U.S. worker logged 1,778 hours, just ahead of the mean among workers in countries that ar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group of 34 advanced economies.

Another factor is the share of the population that's working. Mr. Bush's assertion matches with Labor Department data showing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is at its lowest level since the 1970s.

But globally, America is again about average, though the rate is trending down faster than other countries. The U.S.'s 63.2%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 2013 ranked just above the middle amo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OEDC average was 60.1%.

In Greece, the average worker logs 2,060 hours, third-most among countries for which data is available. But barely half of Greek adults are in the labor force.

In countries such as Mexico, South Korea and Chile, workers log more than 2,000 hours a year—or almost 40 hours a week on average. But wages in those countries are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In Germany, employees work the least total hours a year, according to the OECD. That likely reflects more generous leave policies. German workers received a mandatory 20 days of paid vacation and 10 paid holidays, according to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

Italy is the only tracked country where less than half of adults are working or seeking jobs, and the ones that do work clock only about 33 hours a week.

Related reading:

Bush, Clinton Spar on Twitter Over Remarks on Workers

The U.S. Stands Out o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The June Jobs Report in 10 Charts

As Much as a Third of Discouraged Workers Might Return

Greece's Debt – The Numbers

希腊债务增长和左右派政策的关系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blog-post_8.html
诺姆·乔姆斯基:节支政策实则为阶级战争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blog-post_30.html
诺奖得主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严厉批评欧元区过去五年强加给希腊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灾难性后果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blog-post_6.html
解码希腊危机:媒体歪曲的9件事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9.html
高福利养懒人导致欧洲经济危机?欧盟27国2007年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失业率、人均GDP http://lihlii.blogspot.nl/2014/07/272007gdp.html
南方周末尹伊文:高物价高税负,丹麦为何走得比美国好 http://lihlii.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192.html

世界人权宣言抄写 将留言和手抄纸张的图片用电邮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blogger.com 即可张贴到 http://udhrhw.blogspot.com ,或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gmail.com 由管理员转发至两个博客。建议在邮件标题中写明你想公布的网络身份(如推特、微博帐号,电邮地址等)、昵称或姓名、以便于避免重复搜集发 布。

杨奎松访谈:谁说毛时代没有特权没有腐败?

 杨奎松访谈:谁说毛时代没有特权没有腐败?
夏雨推荐提供 來源:電子郵件

很多人误以为今天的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官员贪污腐败盛行等问题,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在他们看来,只要注重分配平等和公众福 利,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殊不知,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现行的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制度造成的。而这些制度多半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确立了。 不设法对制度本身进行改造和完善,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大院"中的等级制体会

问:今天,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议论。有些人因此怀疑今天的种种政策,甚至把这一问题的产生归咎于改革开放,认 为改革开放从开始即犯了方向性错误。我们注意到,您在最近一期《历史研究》发表了一篇长文,详细考察了1949年前后,中共党政干部收入 分配制度从比较平均的供给制,转向差距较大的职务等级工资制的历史经过。我们想了解,您做这一考察是想说明些什么呢?

杨奎松:说来话长,我早年在北京"大院"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机关、军队的大院里生活,包括在尽是干部子弟的学校上学,你会强烈地感受到 等级制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我们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谁的爸爸是多少级,多少级的干部住多大的房子、配什么级别的轿车,多少级以上的干部 可以购买普通干部买不到的"特供商品"等等。父辈级别的不同,甚至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级别相差太大,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孩子常 常会按家庭出身和级别的高低,在学校里分成不同的交际圈子。"文革"开始后,虽然没有人公开声讨这种等级制度,但是,"文革"初期我们耳 闻目睹的许多反对"官僚主义"的所谓"革命行动",其实矛头所指,就有对等级制的不满。

坦率地说,过了这么多年,读了那么多书,跑了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比较了许多社会,包括旧中国的历史情况,尤其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的巨大变迁之后,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认为当年的那种差距有多么不得了。然而我还是有些耿耿于怀,想弄个水落石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 从来都高举社会主义和平均、平等大旗的共产党人,会建立起这样一套权利和分配都非常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为什么迄今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贫富 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以前从不存在这种问题?

问:您所说的情况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即便知道过去等 级森严,也往往习以为常,从来不会去把它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杨奎松:这是因为你比我年轻许多。我们这一代,是最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这代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头脑中的社会主 义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分配公平。记得"文革"期间我看得最多,也是研究得最深入的书,就是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等人谈论社会主义的著作文章,像《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等,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受 这些著作的影响,大学毕业后,我最初选择的研究方向,也是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想了解中国人何以会那么容易地接受社会主义并最终选择 了社会主义制度。

我发现,其实对社会主义理想着迷的,不仅是共产党人,也不只是我们这些生长在新中国的人,可以说旧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对社会主义抱有 好感和幻想。中国的政治家,从康有为,到孙中山,甚至蒋介石,其实都不那么赞同资本主义。蒋介石1943年出版《中国之命运》,把资本主 义批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中国人多数都那么排斥资本主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个时期资本主义严重贫富悬殊的形象,让生活在小农经济环境下、习惯了小康生 活的多数中国人都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期待主张经济平等、分配公平的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明知共产 党在大刀阔斧地用暴力均贫富,众多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熏陶且家境充裕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抛弃了跟西方走得很近却因贪污腐败造成分配严重不 公的国民党。

抗战中的供给制

问:记得邵燕祥讲过,陈伯达的一本《中国四大家族》,几乎就宣布了国民党在政治上的死刑。

杨奎松:不错,共产党里没有孔祥熙、宋子文那样的大富豪,更没有阎锡山、张学良那样的大地主。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曾相当自豪地宣布:我们的 县长、区长、乡长,每月两元津贴,又民主,又能艰苦奋斗,又能帮助老百姓;而国民党的县长呢?每月拿180元的薪水,只会娶小老婆、打麻 将、抽鸦片,甚至还贪污、刮地皮,压迫老百姓。两者对比,优劣立判。当然,毛泽东这里讲的中共干部每月两元的津贴,指的其实是除组织供给 的伙食、被服以外另外发给的零花钱,并不是说他们每月只用两元养家糊口。但即使加上伙食、被服和其他日常工作用费,中共干部当时的收入, 依然比国民党的县长少得多。抗战时期中共虽然也实行了一些带有等级制色彩的分配办法,如在伙食上划分大、中、小灶,在着装上规定干部服区 别于士兵服,另外还开始按级别为资历较深的干部每月提供从一斤到八九斤猪肉钱不等的保健费等。但比较而言,在实行集体供给制的情况下,高 级干部与普通干部收入分配的差距,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倍。在当时条件下,中共的这种收入分配办法还是比较符合其政治主张的。

从供给制向工资制的转变

问:有些学者可能不大同意您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延安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序制度"。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

杨奎松:等级制在中国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渊源的。梁漱溟讲过:"中国人看见西方全没个尊卑上下之分,没有不奇怪的。"因为几千年来维持中 国社会安宁的就是尊卑大小四个字,人们习惯了按照三纲五常来思考和行事,习惯了把人分成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相信如果谁也不卑、大家平等, 那便谁也不能管谁,一定天下大乱。因此,共产党虽然最讲平等,官兵常年穿同样的衣服并在一个锅里吃饭,但是,相信必须有拿主意的与听话 的,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心理,却是一样的。这也和中共组织上奉行集中制,以及常年处在战争环境下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关。但严格说来,这时 上位者与下位者在权利义务方面的这种失衡,由于受长期宣传的平等观念的影响,还尚未全面制度化,因而也才会有王实味等人的强烈质疑。

问:能否这样认为,从农村转入城市,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对中共在既有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逐渐官本位化和等级化,具有极大的催化作用?从 您的论文中可以了解到,1949年后很快就废除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改行差别很大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杨奎松:改行工资制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供给制的办法每个单位都要搞一套生产后勤运输机构,人力、物力浪费太大;其次,城市生活不同于农 村,只靠几块津贴应付不了各种开销。再者,进城干部靠供给制,留用人员和新参加工作者则实行工资制,两种制度并行也带来许多问题;最后, 进城后各级干部大权在握,各单位又都有生产营利部门,与私商自然发生大量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的情况难免到处滋生。这些都不能不迫使中共废 止供给制,改行工资制。很难认为这种改变本身有什么错。有问题的是,这种改变从一开始就没有尽可能地按照平等、平均的革命原则缩小等级之 间的分配差距,反而通过拉大分配与待遇、扩大等级差别的办法,全面强化了本应极力去削弱的官僚体制。

问: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奎松:1950年4月,中共出台了一个《中央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草案)》,规定党政人员最高一级的工资收入可以是最低一级的28.33倍。 这个草案在广泛征求当时各级领导人意见后,除了将原定27个级别缩小为25个之外,没做什么修改便颁布实施了。受此影响,当时并行的供给 制标准,也进行了大幅改变。比照等级工资标准,小灶的津贴平均一下子提高了约19倍;中灶的津贴平均提高了4倍;大灶的津贴只提高一倍。 各级政府供给制工作人员,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至勤杂人员,暂分为10等24级,工作人员执行哪个津贴标准,按其职务评定。如此大幅度地拉 开收入差距之后,最高一级的收入分配较最低一级扩大到了21倍以上。

1952年7月,鉴于两种收入分配标准仍有差别,政务院进一步出台办法,将供给制标准和工资标准统一起来。调整后的两种分配标准均统一为29个 行政等级,其最高最低的收入分配差距,即级差最大系数,也都统一为25.88∶1。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更加注重等级的细划与待遇的区别。如原标准中国家正、副主席与政务院总理、副总理同等待遇,新标准则改为国家主席、 副主席为最高等,政务院总理、副总理等为次一等,等等。到1955年8月,新政府最终取消了供给制,统一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新标准进一 步提高了高级干部的工资待遇,将工资等级进一步增加到30个级别,最高一级560元,最低一级仅18元。这样,最高工资加上北京地区物价 津贴16%后达到649.6元,最低工资仅为20.88元,两者工资差距扩大到了31.11倍之多。此次工资改革,13级以上干部,除行 政1级外,平均增幅达14.35%,而14级以下干部平均增幅仅2.26%。如果从绝对数来看,低级工作人员最少的月收入增加只有0.23元, 而高级干部增加最多的达到95.67元,相差几近416倍。

由于这次工资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次年,即195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新的工资标准。这次工资调整注意提高了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标准, 如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最低一级工资从18元提高至20元,1-13级干部最小增幅为0,最大增幅为12.9%,平均增幅6.9%;而14-30级 干部最小增幅为7.1%,最大增幅为13%,平均增幅达10.36%。这样就使得标准工资最高最低之差略有缩小,减少为28倍。但连同这 次调整在每一行政级别中细划出的11个档次算下来,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之差仍然达到了36.4倍。

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杨奎松: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种倍数的问题所在,这里介绍一下国民政府时期的薪俸标准情况。以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标准,除总统和五院 院长等选任官外,文官共分为37个级别,最高一级的收入是最低一级收入的14.5倍。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那个年代西方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情况。在资本主义各国中,除极少数国家外,英、法、德等国的公务员,包括行政 长官在内,最高最低工资差,均在8-10倍左右,美国、日本差距较大,也只有20倍。而且,它们差距之大,多半只是总统或首相个人的工资 较高,有时会高出下一级行政主管一倍以上。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官员高低之间的收入差距,多半远小于新中国官员的收入差距。

比工资收入的等级制更严重的

问:看您的文章,这里面的问题还不止于工资收入的等级差。

杨奎松:这正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等级差更多地还不是表现在工资标准上。

记得"文革"前夕,听到"九评"苏修的文章,一直深为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形成特权阶层而自豪。这种印象在"文革"中逐渐破灭,并渐渐了解 到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官员很少特权的情况。但是,当1986年得知瑞典首相帕尔梅在街上行走时被刺身亡的消息时,还是感到相当吃惊。从当时 的报道和随后相关的考察报告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过去印象中的"资本主义"政府:"政府的大门前不设警卫。首都斯德哥尔摩的 市政厅,楼下的湖滨花园设有长椅,是市民们的游憩之地。他们的议会开会时要发广告,百姓可以自由旁听。除了国王、首相配备警卫人员,大臣 们皆没有。他们上班是官员,下班就是平民、普通老百姓,有的上下班骑自行车来往。……瑞典的官员们即使公务出行,也没有前呼后拥警车开道 那一套,他们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2003年,瑞典再度发生惨剧:女外交部长在商场买东西被杀,但瑞典政府仍旧公开声明,决不因为惧怕暴力就放弃他们长期以来为之自豪的开 放的民主政治,将继续保持政治家的平民化和亲民作风与传统。实际上,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不仅收入不高,差距不大,而且所有担任公职时 国家提供的服务,都只能限于公务范围,一旦参加非公务活动或离任,便不得使用这类服务。

相比而言,我们在实行职务等级制度之初,不仅全面拉大官民距离,而且严格官阶差序标准,通过把其他各种职位行政化,比照官阶规定相应待 遇,建立了一套官本位体制。不同级别的干部在工资以外的待遇和享受标准,极为细致复杂。几级以上可以配厨师,几级以上可以配勤务,几级以 上可以配警卫,几级以上可以配秘书,可以享受何种级别的医疗和疗养,包括对不同级别的干部可以住多大面积和何种级别的房子、可享受何种档 次和牌子的专车等都有具体规定。

问:您有没有大致计算过,如果加上种种特殊待遇方面的花费,当时社会收入分配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达到怎样一种数字?

杨奎松:我想,这种计算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只要知道今天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并不纯然是改革开放政策造成的,知道收入分配不公有制 度上的根源,就足够了。

我们今天需要特别反思的是,为什么早年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创造一个人人均等的社会为理想的共产党人,建国之后却没有建立起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呢?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当年一切学苏联。苏联是共产党国家中最早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并对高级干部实行特殊化待遇的。 因此,中共当时也一切照搬。但问题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就很明确地反对当时在欧洲国家中还十分盛行的 等级制和官僚制,认为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所有官员的薪金没有任何差别"的政治要求,以求最大程度地限制因等级制所造成的种种流弊。马克思 后来在《法兰西内战》中又特别提出:一旦无产阶级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所有公职人员应当一律实行低薪制度,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 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应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共产党国家都没有照此实行。相反,战后欧洲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社会党、工党起作用的结果,它们反而在很大程度 上努力去限制等级制和官僚制的种种流弊。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历史条件,我们能够注意到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绝大多数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的共产党国家,都是落后国家,这些国家革命前基本上处于专制体制的统治之下。由此可见,很多新制度的选择与变异,并不完全取决于政治家或 政党的理想和目标,既有的制度与社会文化传统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一切。

是什么诱惑使得五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茶不思饭不想?误投黑帮的女匪面对五个男人的纠缠如何 脱身?半夜被绑架的弱女子为何主动配合黑帮?黑帮小喽罗为何不做老大而要去当警官?去《老妈蹄花》找谜底: http://j.mp/lmth http://j.mp/lmth2 http://j.mp/wllmth

2015年7月10日星期五

一中同表和联邦制

立里:

各表是没法签和平协议的,就没法进一步稳固两岸关系。签协议就是签署一个双方"同表"的合约。哪有一个协议还各表,两边一人一份不同的表述内容 的?一中同表是签订和平协议的基本前提,只有同表才可能达成协议。而如果没有和平协议,则两岸和平缺乏法理基础,限于长期停战的法理状态而随时可 能恶化。有人反对和平协议的理由是,共匪哪次遵守协议了?这是没错,但如果连和平协议都没有,共匪动武就更没有法理约束了。

但我认为共匪不会答应的一中同表的。而这正是洪秀柱有勇气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lihlii/posts/641070052697295

对中华民国大陆沦陷区人民来说,"一中同表"的弊端是中华民国政府就正式承认共匪的非法中共国政权为中国的一个合法政府了。但就现实而言,这已经 是国际多 数国家承认的事实,所以要求台湾硬撑着不承认是不可能的。

而分裂派的想法是,只要是一个主权国家,共匪就有权重启内战而外国军队无法合法地强力介入,因此必须宣布脱离中国独立,这样共匪如果动武,就是国 际战争,外国如美日军队可以合法干涉"侵略"。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国共内战,和大多数国家的内战,至今为止,都是存在国际干涉的。南斯 拉夫内战也遭到北约干涉。关键不是法理一个主权国家就一定不可以被外国干涉,而是外国干涉的利益所在、动机和决心有多大。美国军队会下决心为了帮 台湾国而和一个核大国中共国打仗吗?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也干涉了,但依然是用代理人战争方式,而不可能敢于直接出兵。结果阿富汗还是成为一片 焦土,如今还是失败国家暴力不断。

所以分裂派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毫无帮助于维护台湾安全,不但以灭亡中华民国自毁法理长城,而且有挑衅和给共匪制造动武借口的作用。

用英语说中国的事情特别觉得词不达意的困难,因为几乎所有概念都是没法用英语精确表达的。共匪长期污染汉语已经形成一整套"新话"体系,离开这个 体系没法 精确表达共匪盘踞的社会的种种概念。

C: 不如你系统的推一下这些词的翻译,打个标签上去,
A: 嗯,有些什么词一起整理一下。不嫌弃的话,我可以做苦力去查资料翻译。

立里: 有的时候没法翻译,比如"劳教"这种制度。
A: 会有办法的,先整理出来。弄个表,然后一点点弄出来。

立里:
而国家 country 民族 nation 种族 race 族群 ethnicity 政邦 state 等概念的混乱引发的后果最为严重。洪秀柱说的不能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指的是国家民族概念,而不是政邦概念。但台湾也是混淆两者的,所以这种混淆 被用来煽动宣传。

民族 nation 这个词则洋人也是经常混同于族群 ethnicity 和国家 country,但较少和政邦混同。
立里: 而中国=中共国或中国=中华民国这两种混淆则极为常见。

C: 我们可以先汇总,然后网上征集翻译,然后再比较,给出参考。不如建立一个共享的Google doc先,不停往里填。

立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是 state 政邦,而非国家 country 或民族 nation。一个国家可以有多个政邦,一个政邦也可以管理多个国家、多个民族。
种族往往被窄化为人种,但实则和族群经常是一个意思。

B: 民族跟種族哪裡不同?

立里:
种族主义不仅仅指基于人种给予区别待遇,也包括生物学同种但文化上不同族群的差别待遇。民族经常被和种族、族群混同,所以我觉得叫做国族更合适。
联合国的名称就是联合国族 United Nations,联合民族,但不是联合种族,联合族群,也不是联合政邦 Unites States。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是联合族群的含义。它自己是一个国族或民族。

C: 一个民族可以由好多种族组成。中国人应该就是民族概念。汉族就是种族。

立里:
汉族都未必是同一个种族呢。但是同一个族群。比如汉化的满人属于汉族族群,但未必在人种学上和南方汉人是同一种族。本来所谓汉族在人种上就很混 杂。世界上各民族和族群都是如此。土耳其还有金发碧眼的人种,古代土耳其帝国导致移民混居混血的结果。未必都是中亚种族。

简单可以这样比喻,人种主要是脱光衣服外观可以看出来的差异。而族群则主要是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生活习惯、信什么宗教、说什么语言的差异。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人都是同样的南部斯拉夫人种,语言都是一样的,但因为宗教信仰造成不同族群差异而相互血腥屠杀。克罗地亚信罗马宗基督教,用拉 丁字母拼写语言。塞尔维亚信东正宗基督教,用基里尔斯拉夫字母拼写语言。

台湾分裂主义者为了构建台湾民族主义,就在刻意制造和大陆的族群差异,尽管很大程度上是捏造。甚至要把自己打扮成台湾原住民那种种族差异。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实则是一样的,但宗教信仰对立,印度用天成体梵文字母叫做印地语,巴基斯坦用阿拉伯字母叫做乌尔都语。

荷兰和北部比利时分裂也是王室和人民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族群分裂而形成不同民族。但荷兰语言文化和比利时弗莱芒差别很小,而且他们努力保持统一荷 兰语规范。宗教也不成为差异问题了,王室不会强迫人民改宗了。而比利时南北族群差异因为经济差异而上升为主要表现矛盾。导致这个国家和民族有解体 的危机。

族群差异可以人为制造出来。人种则除非经过长期混血或种族隔离很难改变。但基于人种和族群差异而划分政治身份,都属于种族主义范畴。基于单一族群 建国理论的民族主义往往也和种族主义主张经常是一致的。比如纳粹党的民族主义就执行种族隔离灭绝政策。另一个例子是清末的孙文鼓吹民族主义,但实 则是汉民族种族排满革命主张。后来才被立宪派拉到国族共和的立场。

因为共匪划分56个民族的说法导致在中共国,民族概念被改成了族群概念来使用。这是共匪为了压制地区民族主义,而把具有民族性质的疆藏蒙等地人民 降低位阶为族群意义上的"民族"。中华民族概念被分裂主义者耻笑,但其实完全合乎民族概念的定义。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美国总统经常说的美利坚民族 American Nation 是同样性质的概念。

中国没有所谓56个民族,只能说是56个族群。或者还更多。共匪为了分而治之,将维吾尔、蒙古、满、藏民族故意按照方言宗教等划分为几个不同"民 族"。比如藏族里划分出的门巴、洛巴族等。越南共匪对华人也是如此划分为不同"民族"分而治之。

门巴、洛巴、瞪人、土族、摩梭人都是藏族人为什么会从藏族中强行分开,门巴、洛巴应该是藏族人对生活在门、洛地方的藏族人的称呼 2015-01-11 - 早确次仁的日志- 博客西藏- http://blog.tibetcul.com/home.php?mod=space&uid=386389&do=blog&id=278713

所以按照共匪划分少数民族的标准,不同汉语方言区的人都可以划为不同民族了,很多分裂分子也很津津乐道:粵族,吴族诸如此类。汉族里分裂主义倾向 最明显的 是粤语区,其次是吴语区的上海地区。

这些概念有些是本来洋人也迷糊,但大多数是国人在汉语里没有区分清楚的结果。比如国家 country 和政邦 state 一直被混同。

这样两国论就经常没法清晰定义。两国论指的是两个国家主权分裂,而不是两个政邦的含义。洪秀柱说要谈和平协议就不能说中华民国和中共国,指的就是 不能说是国家,而只能是政邦。为了防止被混淆且两国论。所以重点提政府之间相互承认。就是要共匪承认中华民国政邦的存在,而政邦概念和政府的对应 比较清楚,所以提出要求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存在。而中共显然是基于霸占所有中国主权和国家代表权的意图,绝不会承认中华民国代表中国这个国家的。 同样在中华民国宪法上也是不承认中共国代表中国这个国家的。如果区分国家和政邦概念,洪秀柱的政见表达就不容易被歪曲了。

主权不仅仅是治权,更重要的是包括属权。比如蔡英文家族把海霸王所在地产租给海霸王,就是拥有那栋楼的属权,但转让了大部分治权支配权。联合国托 管琉球时,就是剥夺了日本的治权,但没有明确剥夺其主权,后来归还了日本。中华民国这个政邦依然声明对大陆拥有主权,只是治权被共匪占据。反过来 中共国对台湾也是如此。

联邦制是最好的中国民主统一的方式。再立一个中国联邦的宪法,基于民国12年联邦制宪法来修改是最有合法性的。可是两岸都没有这个规划共识,主要 是共匪想一国两制吞并台湾。这等于是将中华民国政邦置于中共国政邦体制之下。所以这是个死结。

洪秀柱想以一中同表签和平协议,实则就是通过和平协议构建联邦的法律过程。所以分裂派极力歪曲反对。他们也要和平协议,但是希望是以主权国家之间 来签订,和中日和平协议一样。这实则比洪秀柱的目标更无可能,那就是继续拖下去。分裂派是赌共匪赶紧垮,乘乱宣布脱离中国。所以蓝营统派就使劲鼓 吹大陆很稳固,共匪不会垮,为了反分裂反而落入共匪帮凶的陷阱。所以蓝绿都很错乱。

南北韩虽然都加入联合国,但两边都对整个朝鲜宣称主权的。而台湾分裂派想要加入联合国是构想是彻底放弃大陆主权,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但这根本不是 现实。你不要大陆不等于共匪就会不要台湾了。

施明德的大一中架构就是学苏联分裂后组建的独联体。实在依然难免战乱,比如乌克兰问题,格鲁吉亚问题。只有强约束的联邦制宪法才能阻止内战。但施 明德大一中也远胜于分裂分子台湾国方案,可是在蓝绿都没有人民普遍认同。他的大一中"不完整的国际法人",实则就是大一中也不拥有对整个中国的主 权的含义。这是共匪绝无可能接受的。除非等共匪垮台,那样的话,何不乘胜追击统一大陆呢?所以我觉得洪秀柱的一中同表目标,争取有难度,但是很好 的政治要价表态,共匪是很难光明正大地拒绝的。所以现在装死。

一国两制是中共国这个政邦为主体,其中划分若干"特区"。依然是一个政邦,所以共匪可以合法插手香港事务。

联邦制则是两岸三地共组一个新的政邦:中华联邦,拟定联邦宪法。这是一个联邦下面有三个各自有自己的宪法的政邦。联邦宪法对三个政邦都有强约束, 才可防止内战。而中共国作为其中一个政邦,地位和中华民国政邦一样,没有合法理由插手台湾事务。就像美国得克萨斯州政府没有利权插手加利福尼亚州 政治一样。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可以插手各州事务。

也可以用欧盟模式统一。先构建邦联协议,然后由邦联强化为联邦宪法。欧盟就是在立宪时统一进程被停滞了。实则以后各省都可以演变为和台湾同等地位 的政邦。就是民国12年宪法的架构。现在中华民国的宪法不是联邦制宪法,就很难用于和平统一大陆,而打又不可能打得过共匪,必须等共匪垮台。

台湾统派和分派都在等着共匪垮台。都没有动机和勇气参与推动共匪垮台。尤其是统派被岛内分裂分子所逼迫,还往往以鼓吹共匪的强大来恐吓分裂派,实 则成了维护共匪不垮的帮凶力量。而分裂派也同样是共匪帮凶,用共匪的邪恶来恐吓台湾人民,鼓吹共匪等于中国,煽动两岸民间对立和仇恨,使经济上改 善的中共国精英分子对台湾民主制产生恶感而更加不利于大陆民主化,且起到帮共匪做战争动员的危险作用。

相比之下,我觉得洪秀柱是很好的。让大陆人民有亲近感,提升中华民国的感召力,有利于台湾的安全。并且有鼓舞人心的政治远景。

“同志”称谓来由

yuczhi @yuczhi 2015-07-10 00:55:03 UTC
听朱立伦讲话,称洪秀柱为同志,一愣,本以为国民党早放弃"同志"称谓了,其实列宁主义的血统基因,纹丝不动。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06:11 UTC
这个称呼又不是列宁发明的。无知。 >@yuczhi 听朱立伦讲话,称洪秀柱为同志,一愣,本以为国民党早放弃"同志"称谓了,其实列宁主义的血统基因,纹丝不动。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07:12 UTC
这种称谓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清朝光绪皇帝在筹划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对变法派的大臣采用了"同志"这一称谓。戊戌变法是列宁搞的?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08:29 UTC
宋朝陈亮是学列宁?>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 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08:53 UTC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 荐,因左右之介哉。"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09:45 UTC
战国时期就有列宁主义?>《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0:29 UTC
在指志趣相同的人的意义上,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汉郑玄注:"同志曰友。"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1:57 UTC
在指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的意义上。最早见于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五:"春秋大复仇九世,同志寥落谁商量。"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2:44 UTC
《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同志"一词的由来和含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02/15/6017453_169157761.shtml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3:20 UTC
《红楼梦》第一二零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中,有"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3:59 UTC
英文中,有comrade一词,在拉丁文中作camarada,法文作camarade,皆源自希腊文kamara。其词义为"亲密伙伴"或"忠 实朋友",与汉语"同志"十分接近。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4:25 UTC
近代以来,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使用汉字的日本对西方开放较中国为早,他们首先用"同志"对译comarade。1875年出版的《开化必要大全诸证 文例》便有"同志"一词,所指已是comrade。同志社大学在1875年设立,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4:47 UTC
其后,以同志为名的各种机构如"文学同志会"、"大阪同志社"等陆续成立,在1880年代已十分普遍而活跃。悄然之间,"同志"成为东瀛的强势名 词。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受日人影响,会员之间规定以"同志"互称。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4:49 UTC
宣统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民愤,四川反响尤其强烈,成立"保路同志军",一时达 数十万众。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17:24 UTC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说道:"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地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 又无权,安能有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8A%E6%88%8C%E5%8F%98%E6%B3%95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20:26 UTC
光绪皇帝是列宁信徒?>1898年9月14号,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http://wiki.mbalib.com/wiki/%E6%88%8A%E6%88%8C%E5%8F%98%E6%B3%95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25:53 UTC
宋叶适《司农詹公墓志铭》:"公率同志请于周丞相,反复极论,责以变通之理。" http://izhihu.liteneo.com/story/4265727 @yuczhi

立里 @lihlii 2015-07-10 02:29:14 UTC
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 https://books.google.nl/books?id=4ZdAAQAAQBAJ&pg=PA55&lpg=PA55&dq=%E7%BB%B4%E6%96%B0%E4%B9%8B%E5%90%8C%E5%BF%97+%E6%9D%8E%E9%B8%BF%E7%AB%A0&source=bl&ots=m185NurVXe&sig=4U04Y1fCtgkPei-2TsG7m5TYo_M&hl=zh-CN&sa=X&redir_esc=y#v=onepage&q=%E7%BB%B4%E6%96%B0%E4%B9%8B%E5%90%8C%E5%BF%97%20%E6%9D%8E%E9%B8%BF%E7%AB%A0&f=false @yuczhi

世界人权宣言抄写 将留言和手抄纸张的图片用电邮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blogger.com 即可张贴到 http://udhrhw.blogspot.com ,或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gmail.com 由管理员转发至两个博客。建议在邮件标题中写明你想公布的网络身份(如推特、微博帐号,电邮地址等)、昵称或姓名、以便于避免重复搜集发 布。

2015年7月9日星期四

国民党主导的汉字简化运动

国共都是洋奴激进主义的政治黑帮团伙,都拜苏共列宁为师,推行党国专制体制,而国共分裂后国民党右派走向和北京政府时期的保守主义党派合作反共的 路线,趋向于保守主义,才开始鼓吹保存民族文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93d5301016oco.html
哪个蠢货再对汉字简化JJYY,就跟他说…… (2012-08-11 09:02:27)

"为大众写的文字而不能大众化,那如何望其有效?我们须知文字是大众达意表情取得知识和争取生活的工具……所以简体字的需要是生活的需 要,时代的需要。"——蒋介石

(见张博宇编《台湾地区国语运动史料》,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转引自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

看到帖子在说汉字简化是所谓中共集权者草率的"拍脑袋发明",是破坏中华文化云云。我并不这样认为,而且这种论调多为台湾国民党指责大陆"共匪" 毁灭中华文明的陈词滥调。

事实上,汉字简化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就算包括国民党在内,也考虑过简化汉字的问题,正如帖子开头的话,就是蒋介石在50年代说的。何应钦也曾经在1969年,于 国民党十中全会提出过整理简字案。(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但是后来因为大陆先这么 做了,考虑到敌人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就是匪来匪去的东西。"因政治斗争的对方推行简体,我 们就倡导繁体,依哲学角度而言,我们是作为对立面的另一边,居于'客'位,沦为强势'主方'的奴隶,结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调。" (台湾学者林安梧,见《文字简化面面观座谈会发言纪要》,载台湾《国文天地》,1989年5卷2期),从而使台湾今天得以标榜自己是中华文明的卫 士。这和所谓蒋介石反对两个中国一样,都是本来想做,但是没做成,后来就说成是自己不想做了。

汉字简化古已有之,我们今天汉字,不就是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简化而来吗?上千年来,汉字不断地简化着,很多今天的简体字,其实很早就出现了。比 如"万" 字,在汉朝就已经有了近似今天"万"的造型。后来一直是"万萬"并用的(石晓博:《从民国以前陕西碑石等的用字看汉字简化趋势》,唐都学 刊,2007年 11月)。怎么不见台湾自封的卫道士对汉朝的祖先进行批判呢?

所以说,建国以后汉字的简化,未必就全是所谓颠覆传统,有的恰恰是复古。万字就是一个例子。此外还有如"号"、"从"等,药王山唐代《尊胜陀罗尼 经幢》有 "号"字(號——号),大荔同治二年(1822)《礼园阎公墓志铭》有"从"字(從——从)。(石晓博:《从民国以前陕西碑石等的用字看汉字简化 趋势》, 唐都学刊,2007年11月)。所以繁体字和大陆的简体字,一定就是前者更接近古人和传统吗?未可知也。

更明显的例子来自清朝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的"滦阳消夏录"中记载这个故事:"膳夫杨義,粗知文字。随姚安公在滇时,忽梦二鬼持硃票来拘,标 名曰杨义。義争曰:"我 名杨義,不名杨义,尔定误拘。"二鬼皆曰:"乂字上尚有一点,是省笔義字。""所以很显然,最晚清朝时也已经有了将"义"作为"省 笔義字"的做法。抨击简体字者一边把"中华传统文化"挂在嘴边,一边却不肯花那么一点点力气去了解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看来"正体 字"的某些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只是叶公好龙罢了。

再说,继承古文化本身并不构成价值观。传统文化也不是继承得越多越好,这也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到了批判简体字者的口中,对传统的继承本身就成了应 该追求的 价值,只要没有继承传统就应该否定,而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传统的中国,女子是要缠脚的。今天的台湾女子缠脚吗?不缠脚吧?那你们怎么不去批判一 下台湾不 继承传统文化呢?对待简体字和缠脚两种问题上采取了双重标准,集体选择性失明?

事实上,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不是离开了繁体字就传承不下去。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会懂得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吗?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知道怀仁 抚远、爱人如己吗?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明白吗?我认为没有人真的会相信这一点。

简体字的批评者总是说海外华人使用繁体字,大陆华人使用简体字,导致了海外华人对大陆民族认同感下降,并成为韩国这个文化小偷觊觎汉字申遗的直接 原因。这 要么是对基本事实的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地散布谎言。因为海外华人并非没有使用简体字的,比如新加坡,至少在1992年就已经在大量使用简体字了 (见《海 外华文文字教学座谈会》,载台湾《华文世界》,1992年63期)。顺便说句题外话:正在努力"去中国化"的台湾,甚至正式考虑将英语作为官方语 言,要求 各部会职位名称、重要计划、政策通通要英语标示(见台湾《中央日报》2003年3月25日文章《扁政"去中国化"为台独铺路》)。中华文化之"复 兴基地" 已成泥菩萨过江之势,竟还有余力指责大陆破坏传统,可谓百步笑五十步,着实令人感叹天下之无奇不有也。而简体字的反对者竟还以台湾为榜样批评大陆 使用简化 字,不亦本末倒置乎?

至于韩国,我觉得他们的丑恶行径根本不是我们使用繁体字或者简体字能够解决的。而且,就算他们拿汉字申遗又能怎么样?韩国就像一个唯恐别人不注意 他的小 丑,拼命想把自己打扮的亮一点。为此他们不惜使用盗窃的方式。但是历史本身,作为事实,他们偷不走。就算他们申遗成功又怎么样?联合国认定汉字是 韩国人发 明的,汉字就真的成了他们发明的了?联合国决议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侵略者,志愿军就真的成了侵略者了?如果志愿军是侵略者,那么美军为什么不是? (别跟我 说什么美军有联合国授权,美国空军最初参战的时候联合国根本没有授权,美国属于先斩后奏)历史事实不会因为联合国如何认定而改变。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强大的文化。今天韩国拿汉字申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出面说不,多少还有点 分量,人 家还多少拿你当回事。如果中国一穷二白,就算你繁体字写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这样的教训我们还少吗?中国的白银,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人家来 想要你什 么你就得给什么。如果今天的中国还是晚清一般任人宰割,碰上比你强的国家拿汉字申遗,你就算繁体字写得再溜又能怎么样?能阻止得了人家吗?相反, 如果中国 足够强大,全世界的人将拿出今天学习英语的热情学习汉字,到那时就算你是简体又怎么样?今天托福能够和雅思并为世界最权威的英语考试,难道是因为 美国的英 语比英国的更接近传统所以人们更喜欢学吗?不见得吧?

而且尤其需要澄清的是,汉字简化不意味着废除繁体字。今天的中华书局很多书,仍然是繁体竖排,从右往左的体例,谁说他犯法了?汉字简化的反对者通 常都无意 (或者是有意)误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简化的含义。最典型的就是他们说汉字简化会伤害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这简直是无聊透顶的无稽之 谈。今天整 个中国大陆,可曾有一例因为在写书法的时候写繁体字而触犯法律的案例?任何一个写书法的人,只要他喜欢他都可以使用繁体字写书法,谁拦着他了?书 法怎么就 会被破坏了?

汉字简化不是拍脑袋随便作出的决策。汉字简化是个千百年来没有间断的过程。发明文字是为了交流,只要交流方便,文字越简单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千百 年来汉字 不断地简化的原因。今天的汉字简化,也是一样的道理。从书写角度说,简体字因为比划少,所以书写简便,有目共睹。就算从打印的角度来说,简体字比 繁体字少 费油墨,也是不言而喻。当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化字运动中,当然可能存在个别简化得不合理或者简化得过分的事例,但是这无法构成否定汉字简化 本身的理 由。反对者们口口声声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因噎废食这个成语的含义总不会让你们觉得陌生吧?汉字简化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草率运动,而是不可 阻挡的, 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的历史进程。

附:来美国留学,接触不少日本人。发现日本也有汉字简化运动。日本人"国""國"并用。足见"國"简化为"国"并非TG所创。认识的日本学生不认 识 "关",但也不认识"關",他们只认识"関"。所以说日本也在进行汉字简化运动也是很明显的,而且显然不是受中共影响的。可见为了实用而简化汉 字,古今中 外皆然。拿简化汉字去抨击大陆和TG,是无知的典型体现。

民国廿四年的简体字方案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blog-post_9.html
不懂简体字也是缺乏中华文化知识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7/blog-post_50.html
简体字、繁体字、大陆、台湾、统一、分裂 http://lihlii.blogspot.nl/2015/04/blog-post_28.html
BYVoid:混淆的概念——"繁體字"、"正體字"、"簡體字"、"簡化字"之辨析 http://lihlii.blogspot.nl/2012/03/byvoid.html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发空信给 lihl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童言无忌》邮件组 发空信给 jrzl+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今日知录邮件组》。

国民党“北伐”叛乱中蒋中正配合共匪鼓吹农民造反

而且查蒋中正的讲话著作,经常有"土豪劣绅"这类词来形容反对他的地方势力,和共匪是差不多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93d5301016jsv.html
有人说:因为共产党搞农民运动,所以国民党才不得不清党分共…… (2012-08-08 21:29:57)

"(1926)年底,当国民党在庐山开中央政治会议时,他(蒋介石)"对工人运动主缓和,对农民运动主积极进行,以为解决土地问题之张 本"。③……总之,会议主张号召"革命的群众准备与一切参与的反革命势 力作最后之决战",即使因此可能带来一时的痛苦,也应当敢于承受。进入到1927年初,蒋仍旧公开声称国民革命的根本目的在于 "解放农民"。因此,"很盼望农民同志,有自觉的精神,快起来参加农民协会,组织自卫军,作革命的后盾⑤""
③胡佛研究所藏《蒋介 石日记》原稿复印本,第5盒,1926年12月7日。
④《蒋介石日记》 (二)原告复印件。另据1926年1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二版报道,蒋这时主持的庐山会议还有过北伐期间要着重解决农民问题的内容。
⑤蒋介石:《江西全省农民代表大会讲演词》(1927年1月),《蒋介石言论集》第四集,第108页。

以上这段话摘自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155页

民国廿四年的简体字方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49493
民国廿四年的简体字方案和 1949 年后的简化字方案有何异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王世杰颁布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 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
图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89%B9%E7%AE%80%E4%BD%93%E5%AD%97%E8%A1%A8#.E6.A8.99.E6.BA.96
及任天涯提供资料(感谢):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49493/answer/15162882

《简化字总表》是中国大陆现行的简化字标准。第一版于1964年发表,源自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最新的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 共收2,288个简化字(第一表350个、第二表132个+14个、第三表1,753个、附录39个)。
图见: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wenziguifan/managed/002.htm

任天涯终究是个俗人......
我理解这个问题就是民国方案的详细内容吧,我找了 下,在这本《现行汉字规范问题》中找到了这个方案。
这本书为高更生著 ,是 2002年12月第1版,书228-246页完整附录了民国方案。
49年后的简体字总表网上到处都是,这里就不列出了。
费了点劲,我把这几页列在下面。
========
每页列出和现行简体方案的异同。
先把总体结果写在这里:
民国方案简体字共324字,其中104字与现行简体字方案不同,占32.1%,220字相同,占67.9%
=======
书228页
本页23字,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7字,相同者16字
亚(写法不同)
锣(金字偏旁未简化)
杂(现行方案是草书楷化,而民国方案是取原字特征部)
划(现行方案取字借代,民国方案将原字的畫部简化为画)
答(现行方案未简化,民国方案简化了竹字头)
哑(亚部简化写法不同)
帼(民国方案国字中为王而非玉)
注:按罢和发写法虽有异,但笔划基本相同,这里当作相同。

书229页
本页23字,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 10字,相同者13字。
国(民国方案字中为王字,现行方案为玉字)
恶(亚部简化写法不同,不赘述)
铁(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觉(民国方案部未简化)
质(民国方案部未简化)
迟( 犀 部简化不同,现行方案用字取代,而民国方案造字)
么(民国方案保留了广字头)
职(職,民国方案省去原字部,而现行方案将字用字取代)
阖(现行方案只简化门部,民国方案将内部字用字取代)
纸(现行方案仅简化偏旁,而民国方案用 字取代
书230页
本页25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 5字,相同者20字
议(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鸡(现行方案将鸟部也用草书楷化法简化了,而民国方案保留字写法)
艺(民国方案只部分简化,现行方案采用新形声造字)
齑 (现行方案简化后有两竖(和齐字一致),民国方案无)
挤(现行方案右边右部为齐,民国方案保留原字右边下部)

书231页
本页25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 8字,相同者17字。
继(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岂(现行方案下部是己,而民国方案下部是巳)
开(现行方案只取原字特征部开,民国方案只简化门部)
剂、济、齐、侪(齐字简化的不同)
檯(现行方案将此字归为台字,而民国方案用字取代,但现行方案是保留了枱字的)



书232页
本页25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 6字,相同者19字
备(民国方案保留单人旁)
图(现行方案的部用取代,民国方案 啚 简化为条字头加三点)
覆(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绘(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龟(现行方案简化后无部)
读(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卖部简化与现行方案不同)
书233页
本页25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12字,相同者13字
壶(业部简化不同,可参见前亚字)
处(民国方案为保留原字下部,而现行方案在民国方案基础上将改为。)
肃(现行方案下部比民国方案更简)
区(现行方案将字用取代,而民国方案将字用字取代,后面将这个差别简 称为乂又之别
枢(乂又之别)
儒(现行方案未简化此字)
缕(民国方案未简化偏旁)
驱(一则乂又之别,二则民国方案未简化偏旁)
赎(民国方案未简化偏旁,卖部简化与现行方案不同)
卒(现行方案未简化)
驴(民国方案未简化偏旁)
续(民国方案未简化偏旁,卖部简化与现行方案不同)书234页
本页27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12字,相同者15字
赵( 乂又之别)
欧( 乂又之别)
报(民国方案更简,将右下部又部简化为短撇捺,而现行方案保留原字右部)
搅(民国方案見部未简化)
箫(现行方案下部更简)
殴( 乂又之别)
貌(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萧(现行方案下部更简)
讴(乂又之别)
药(两方案都是采用古通用字,不同者现行方案将部简化了)
骄(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呕(乂又之别)



书235页
本页27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6字,相同者21字

鬭 (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庵(民国方案用广字取代,但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檀(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绣(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留(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览(民国方案部未简化)

书236页
本页28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10字,相同者18 字
简(现行方案字中为日,而民国方案字中为月)
堪(民国方案把甚简化,该字在现行方案中不简化,以下均称作甚不简化
赞(民国方案貝部未简化,而上部简化为两个夫字,与现行简化不同)
盐(两种方案的上半部分右边简化不同,现行方案更简)
练(民国方案一是偏旁未简化,二是右边草书楷化为东字)
勘( 甚不简化
念(民国方案简化为,但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炼(民国方案 右边草书楷化为东字 )
伞(现行方案为两点,民国方案为四点)
钱(民国方案与现行方案差异较大)
书237页
本页28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9字,相同者19 字
观(民国方案部未简化)
贤(现行方案草书楷化了上半部左边的臣字为两竖,而民国方案直接简化成又字并且下部貝部未简化)
关(民国方案比现行方案多个门)
算(现行方案未简化该字)
斟( 甚不简化)
县(下半部分两种方案简化不同)
鸾(民国方案鸟部未简化)
悬(县部简化不同)
甚( 甚不简化)书238页
本页27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4字,相同者23字
勋(民国方案貝部未简化)
张(民国方案采用整字草书楷化,而现行方案弓字部保留,右部采用长字的简体)
帐(同张字,右部草书楷化与现行方案不同)
账(民国方案貝部未简化,且右部草书楷化与现行方案不同)

书239页
本页27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10字,相同者17字
涨(见238页字)
风(民国方案字中化为字,现行方案字中化为字)
长(两种方案笔划基本一致但细节有异,作为字组成部分的时候差别明显)
伤(两种方案右部楷化取舍不同)
惩(现在不能判定若采取宋体,民国方案上部的正字是否与现在相同,存疑)
场(右部楷化不同)
赃(民国方案貝部未简化)
场(右部楷化不同)
矿(民国方案该字简化较现行方案更甚了,现行方案只将字简化而已)
绳(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
书240页
本页14字, 与现行简体相异者有5字,相同者9字
丛(现行方案去从字音义并造会意字,民国方案将此字化为其古字
厅(现行方案将声部简化为,而民国方案作
閧(现行方案此字实际废止,以代替)
兴(两方案似皆为草书楷化,唯楷化结果不同。此字谢@贝波提醒
钟(民国方案偏旁未简化)从字体上说,民国方案里的帐、账、勘、惩这些字直接取用草书和行书字体,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在宋体环境里长大 的大陆人来说恐怕都会有很明显的不适感吧,没错这些简化字没有彻底的楷化,是不妥当的,56年方案明显吸取了教训扬弃了这个简化法。
从总体上说,民国方案的特点是非系统化,而是针对常用字,这一版方案更是针对最常用的三百多字而已;而56年简化字方案,虽然直接简化的 字只有230余字,但是56年方案还有30个类推的偏旁部首简化。
从方案的形成上来说,民国方案走的是精英路线,钱玄同拟、专家组审评、最后部长拍板;而56年方案则是在继承以前汉字简化工作成果的基础 上汇集顶尖专家出方案,政府基本出态度,最重要的是全民大讨论,抄一段文字放在下面:
1955 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份,征 求意见。自《汉字简化 方案草案》发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各界群众的来信和意见书5167件,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 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 方案草案》的人数占97%(《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我很怀疑之后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否还有这样的全民大讨论。不过无论如何,这说明,这版简体字方案真正反映了文字使用者对文字该如何简化的需 求。

==============================
这个第一批简体字表由钱玄同主持编选,但是审核委员会就比较牛逼了,成员是黎锦熙、汪怡、赵元任、潘尊行、张炯、钟灵秀、吴研因、 顾良杰
钱玄同编选了2400字,审核委员会从钱的初稿中选定了2340字,并且认为其中有1200余字便于铸造铜模,最后呢,当时的教育部长王 世杰红笔圈出324字作为《第一批简体字表》。
这个《一表》和解放后的简体字比,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的,比如对"甚"的简化,罔顾了楷书规矩,有点日本简化汉字的味道。而且这个简 化是真正针对常用字的,所以没有像解放后那样对偏旁部首进行一致简化。
这个方案虽然最后废止,但是,这个方案实际是汉字简化史的里程碑。之后关于汉字简化的研究一直进行着。
话说,每当我看到说什么简化字是拍脑袋式的强制政策云云,我就很想笑,不能这么无知吧。
哦,说到云云,我在网上看到某言论说雲雲與云云不可混淆,我勒个去的,这是真不懂假不懂啊,当然这是题外话。
话说呢,按照五四以后这帮人的意见,估计是巴不得政府出面直接将汉字拉丁化的。
而且方案也很多的。
49年PRC成立,貌似汉字拉丁化的可能性真的出现了。而且确实在1949年10月10日,大陆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专司改字工作(后演变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不过毛主席说了,别急拉丁化,先搞汉语拼音和简化吧,直接把汉语拉丁化给叫 停了,多少语言学家在其后几十年时间里念念不忘啊。比较有名的比如周有光,在他的著作里几乎本本都不忘拉丁化。周有光水平如何?反正肯定 是比知乎人强很多啦。
和 民国简体方案相同的是,49年后的简体方案也是专家集团制定,这个专家集团一个是官方机构,另外呢还有很多非官方团体和语文工作者都贡献 了力量。50年开 始搞《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全社会征集简体字,作为简体字方案的预备工作。到1951年拟定出《第一批简体字表(初稿)》,在此基础上与 1952年下半年制 定出《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此草案数易其稿,至1954年是第五稿,54年11月又决定在第五稿基础上再次修正。55年1月正 式发布《常用汉字 简化表草案》,全社会讨论。55年1月到7月半年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全国各界来信5167件,全国参与讨论人数超20万 人,以当时的通信水 准论,这应该算是比较充分了。
在这个基础上,1955年九月才推出《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到这里汉字简化工作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
55年十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确定约定俗成,稳步推进的汉字简化方针并再次修正修正草案,然后再56年1月才正式推出 《汉字简化方案》
从49年到56年一月,算紧凑点50年到55年吧,凡六年。
谁敢说这个汉字简化是拍脑袋的决策?
这是中国历史上字体简化及演变最严谨的一次,最符合文字规律的一次,前无古人!
当然我不指望说服谁。
我只是想嘲笑一些想当然的言论。
其实说到简体,各位自去看看民国诸位大佬的手迹,包括胡适包括戴季陶,手迹里赫然都有后面被大陆采纳的简体字。
 知乎用户
"興"字,
题目中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ROC24_SC3.jpg
看得比较清楚。
徐洪林
我记得几条标准,最著名但却又最经常被网民选择性遗忘的当属「不生造字而只选用史上已有的字」
2012-09-01 2 赞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貌似民國的簡化沒有造成"一簡對多繁"問題?不知對否
2012-09-07

谢升 回复 知乎用户
很想知道所谓一简对多繁,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什么障碍?恕我单纯无知,因为我没觉得哪里麻烦了
2013-09-24 4 赞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回复 谢升
日常使用没有任何障碍,我觉得一简对多繁只是对简繁转换带来了麻烦。
2013-09-26

刘一 回复 谢升

看文言文偶尔会有点歧义,不过基本不会太成问题

主要就是"后"和"後"的问题
2014-04-06

谷健民
答主牛逼,能问下tg第二次简化字是什么情况下实施的,感觉第二次比较逗!
2014-04-07
任天涯(作者) 回复 谷健民
第二次是江青主抓,专家组力量也弱了一些,加上出成果心切,方案就不那么严谨,事实上,第二次的失正反应了第一次的严谨和可贵。
2014-04-07 4 赞
zhuchaogreat
看过流沙河在ft的文 每篇都是拉几个字出来证明改简化字把中国文化改死的 你们这群想把繁体字改回来把我变成文盲的 滚开!
2014-04-07
闻拙
周有光?不是写《项脊轩志》的那个?XD
2014-04-07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闻拙
辣个系归有光,这个系当代语文学家
2014-04-07 5 赞

知乎用户,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 亦愁

钱玄同于1922年提出八项简化原则:
  1. 假借字,采用一个同音或者近音的字代替。其中有些是采用了更古的汉字,例如:"丰"与"豐";"腊"与"臘"。有时候,使用 同一个字的更古代的简单版本(如从与從)。
  2. 形声字,借用形声字的原理,将原有的形声字更换形旁或声旁使之更简单。
  3. 草书楷化,将草书的写法转成楷体,如"专"和"專"。
  4. 特征字,原来的字可能有多个部分,现在仅保留其具有特征的一部分,如"医"与"醫"。
  5. 轮廓字,保留原来字的轮廓,如"鸟"和"鳥"等。
  6. 会意字,借用会意字的造字原理,用较简单的表意部件来代替原来的复杂笔画。如"泪"和"淚";"尘"与"塵"。
  7. 符号字,将原来字中笔画较繁复的部分变成简单符号,例如"鸡"与"鷄"。
  8. 偏旁类推字,从简化的偏旁部首类推出由它们合成的字的简化,如"讠"与"訁","钅"与"釒"。

原则较为笼统,但此后的汉字简化大致采用这些原则。
若单论汉字简化,两个时期的方案差异不大,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具体简化字字形不同,仅为细节技术偏差,难说孰优孰劣。也可以说,后者方案 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而不可否认的是,共和国最终执行的简化字方案更成熟,讨论、准备得更充分,却参杂了更多的政治指示,毛泽东的"拟出的700个简体字还不 够简。做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这一指示,加大了汉字简化力度,影响深远。
(两个时期汉字简化的大致历程详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80%E5%8C%96%E5%AD%97%E5%8E%86%E5%8F%B2#_note-0

先泛泛谈下两方案的相同点。
一、政府主导,学者牵头。方案先行,再做推广。
二、方案分批执行。
三、简化原则一致。(采用俗字,述而不作是精髓原则,可实际操作未必如是)



民国方案最终夭折,不得窥其全貌,论与共和国方案的区别,必有所偏颇。民国的『第一批简字表』可与共和国的『第一批简字表』相行比较。
而共和国之简化方案更系统,不限于字型结构简化与简化偏旁延伸应用,还包括废除异体字与采用新字形,以及其他正字工作(改换生僻地名用 字、整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汉字整理组52年确定,编制简化字方案的四条原则:
  1. 已有通行简体的字,以述而不作、不另造简体字为原则。但无通行简体而笔画较多的常用字不妨另找简体;
  2. 简体字以印刷体为准,其构造宜注意与手写体相近。偏旁简化可以类推;
  3. 异体字有本组另行处理,代用字暂不入本表;
  4. 简体字表公布时,以简体字为主,附注繁体。排列按起笔丶一丨丿乛的次序,首笔相同视次笔,另附由读音检 简字及由繁体检简字的两个检字表。
字型结构简化
以 此方法简化的字,全部收录在《简化字总表》里"第一表"与"第二表"。第一表 列出"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字",共350个。第二表 列出"可作简化偏旁用的字",共132个,另含"简化偏旁"14个。"第一表"与"第二表"的简化方法大同小异。两表分开、清楚标明 "第二表"里的简化字 与简化偏旁,主要是因为这些可以再延伸运用,滋演出"第三表"。
以现有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以普通话为准。
例:谷(穀)、丑(醜)、苹(蘋)、松(鬆)、只(隻)、干(乾、幹)、发(髮)
把现有的行、草书楷化。占字最多,超过一半。
例:当(當)、韦(韋)、书(書)、长(長)、乐(樂)、车(車)、兴(興)、发(發)、东(東)、专(專)、过(過)、报(報)、 尔(爾)、尽(盡)、宝(寶)
新造会意字
例:泪(淚)
以简单符号替换原来的偏旁。最常用的符号为'又'、'乂'。
例:对(對)、邓(鄧)、观(觀)、欢(歡)、叹(嘆)、难(難)、鸡(雞)、聂(聶)、凤(鳳)、冈(岡)、风(風)、这(這)、 刘(劉)
省去字形的一部分。约100多字。
例:广(廣)、厂(廠)、夸(誇)、灭(滅)、习(習)、宁(寧)、亲(親)、业(業)、乡(鄉)、余(餘)
省去字形的一部分后,再加以变形。
例:妇(婦)、丽(麗)、归(歸)、显(顯)、务(務)
采用繁体字的轮廓特征。
例:飞(飛)、龟(龜)、齿(齒)、夺(奪)、门(門)
改换形声字的声旁,以普通话为准。
例:毙(斃)、蜡(蠟)、钟(鐘)、舰(艦)、邻(鄰)
加入声旁。用声旁替换字的一部分,余下的部分未必是形声字里的形旁。
例:华(華)、宪(憲)、历(歷曆)、宾(賓)
新造形声字,以普通话为准。
例:护(護)、惊(驚)、艺(藝)、响(響)
采用罕用异体字、或归原古字。
例:尘(塵)、灶(竈)、肤(膚)、从(從)、众(眾)、云(雲)、网(網)、与(與)
、无(無)、电(電)、礼(禮)
采用古时所造的俗字。
例:体(體)、国(國)、凭(憑)、双(雙)、阳(陽)、阴(陰)
已淘汰的通假字固定化。
例:余(餘)、后(後)、里(裏)
有时候同一个简化字会采用多种结构简化方法,例如"云"既是"雲"字省去了偏旁,同时也是古字;又如"鬆"减形后简化为"松",而本 身又是假借字。

简化字与简化偏旁之延伸运用
《简化字总表》里 第二表 列出"可作简化偏旁用"的132个字,再加上14个"简化偏旁"。利用这些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可以系统化地引申出更多简化字,其中较常用的1,753个 字,收录于 第三表。
偏旁类推范例:
龸( ):学(學)、觉(覺)、黉(黌)
单(單):弹(彈)、婵(嬋)、冁(囅)
页(頁):颜(顏)、颌(頷)、顺(順)、额(額)
专(專):传(傳)、转(轉)、砖(磚)
饣(食):饭(飯)、饱(飽)、饲(飼)、饺(餃)

废除异体字
《一异表》经过多次调整,总共 淘汰异体字上千字,从同音同义的异体字中选出一字,当正体字。如果此字已经在《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则全部淘汰的异体字一律由简化字代替。
从同音同义的异体字中选出一字当正体字。
例:侄(姪)、踪(蹤)、恒(恆)、伫(佇)、呼(虖、嘑、謼)、够(夠)
选字时多有采用结构简单的古字。
例:异(異)、泪(淚)、灾(災、烖、菑)
选字时多有采用结构简单的俗字。
例:杰(傑)、猫(貓)、猪(豬)、呆(獃、騃)
采用异体字之一,再依《简化字总表》加以简化。
例:(裡)成為(裏),再簡化成「里」。(歎)成為(嘆),再簡化成「叹」
。(啟、唘)成為(啓),再簡化成「启」。(鬦、鬪、鬭)成為(鬥),再簡化成「斗」。(厤) 成為(曆),再簡化成「历」。(歴)成為(歷),再簡化成「历」。

采用新字形
新 字形源于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其中所选用之字形,多以手写俗体为准。198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内收 通用字7000个,继而代替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由于新字形从俗从简,有些字笔划少于传统旧字形,常被错认为《简化字总表》里 的简化字。以下举出几 个范例。
偏旁「釆」在新字形成为「米」。
例:奥(奧)、粤(粵)
从「囚」改从「日」。
例:温(溫)、媪(媼)
将折省写为点。
例:虚(虛)、嘘(噓)
偏旁「⺥」与「爫」在新字形成为「⺈」。
例:静(靜)、睁(睜)
偏旁「奐」在新字形成为「奂」。
例:换(換)、焕(煥)
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80%E5%8C%96%E5%AD%97
另可参考: http://blog.163.com/zhuyanmin2009@yeah/blog/static/10999140020117710721496/

----------------------------------------------------------------------------------------------------
1954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23位委员是丁西林、王力、朱学范、吴玉章、吕叔湘、邵力子、 季羡林、林汉达、胡乔木、胡愈之、马叙伦、韦悫、陆志韦、傅懋勣、叶恭绰、叶圣陶、叶籁士、董纯才、赵平生、黎锦熙、聂绀 弩、魏建功、罗常培。吴玉章为主任委员 。

另参见@任天涯 回答中的民国审核委员会名单:钱玄同、黎锦熙、汪怡、赵元任、潘尊行、张炯、钟灵秀、吴研因、顾良杰。

委员会学者份量自不必说,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黎锦熙其人。民国的汉字简化方案实际是他主持的。
黎锦熙 为毛泽东恩师,被誉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亦是简化汉字的权威,对中国文字改革的贡献甚大。


---------------------------------------------------------------------------------------------------------
私人对汉字繁简的观点,
传送门: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08828/answer/15068132

未完待续。

郑瑞芝
对于汉字简化,一般说大陆上的比民国时的要好,但也有不恰当处,如开字缺门,如金字傍的字把金改成现状失去了与金的属性与联系,再如画是繁体 hua的简化但计huai又改成计划,与原意差远矣
发布于 2015-04-01

王寶富
簡繁不斷轉換,全球華人不甚其煩,【視簡/書簡/出繁】可—次性解決,中國中國乃中文之國也!兩岸影視統—使用簡體字幕(學寫),兩岸網路統—內 碼書簡出繁。
2015-05-07 回复 赞
米恒
我觉得开字挺好的,开字缺门这理由太牵强了,开灯、开始、开会、开心等等这些并不需要门。还有金字旁,简化后它还是金字旁(钅→金),只不过简化 后变得比较适合做偏旁了,比如类似的还有走之儿(辶→走)、竖心旁(忄→心)、挂耳旁(阝→耳)、言字旁(讠→言)、立刀旁(刂→刀)、提手旁 (扌→手)等等。
2015-06-0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89%B9%E7%AE%80%E4%BD%93%E5%AD%97%E8%A1%A8#.E6.A8.99.E6.BA.96
第一批简体字表

1934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29次常委会通过了钱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呈请教育部施 行。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后,委托钱玄同主持编选《简体字谱》。因为有争议,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简体字324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中华民国并没有强行要人民使用简体字,它只是把手写字"正统化"亦即是一种"添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废止同一个汉字的"繁体字"、淘汰"异体字"、合并汉字[注 1]有所不同。《第一批简体字表》明确说明:[1]

  1. 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
  2. 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俗字如"体、宝、岩、蚕"等,古字如"气、无、処、广"等,草书如"时、实、为、会"等,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

不过,此次简化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尤为反对。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这批简 体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化字总表》有所不同,例如"處"简化为"処"而不是"处"。

目录

历史

1920年,语言学家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推广简体字[2]

1922年,钱玄同北京大学教授黎锦熙中华民国政府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交了文件《减省现行汉字 的笔画案》,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对此表示关注。[2] 他询问教育部部长王世杰的意见如何。[2] 王世杰回复道:"我个人认为,有的汉字笔画确实太多,应该作 些简化,但只能逐步进行。"[2] 于是,蒋中正决定逐步推行简体字。[2] 王世杰把简体字的事情全权交予黎锦熙处理,黎锦熙提交了1000余字的简化字,王世杰认为太多,删减到三四百字。[2]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王世杰颁布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 简体字表》,共计324个;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2]此 后简体字于小学及民众教学课本推行。[3]

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听闻后,向蒋中正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并三个月 拒绝参加国民党会议。[2]

蒋中正思考后,决定暂时搁置简化字方案。[2] 此后一直未有机会再次实行。

标准

《第一批简体字表》,有三条选字原则:

  1. 以述而不作之原则;
  2. 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
  3. 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

注释

  1. ^ 具 体有3类情况:一是用已经存在的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如"丑"代替"醜"、"后"代替"後"、"谷"代替"穀";二是用一个新 的简化字代替两个或多个 字,如"發"和"髮"合并为"发"、"鐘"和"鍾"合并为"钟";三是部分合并,即将某字部分意义合并到另一个简单的字上,其他 意义仍然用原字,如:"藉 口"、"凭藉"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狼藉"等仍用"藉"

参考文献

  1. ^ 简 体字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特产".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蒋 介石曾指示推行简体字 戴季陶强烈反对称荒谬. 凤凰网. [2012年] (中文(中国大陆)‎).
  3. ^ 吕思勉. 〈字例略说〉//《文字学四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5309-9 (中文(繁体)‎). "先三年(二十四年),选通行简画之字三百,称之曰"手头字",制成铅字,以便印刷。且于小学及民众学校课本强制用之,云此 为第一期,后当逐渐增加也。"

参见

语言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7%AC%AC%E4%B8%80%E6%89%B9%E7%AE%80%E4%BD%93%E5%AD%97%E8%A1%A8
第一批简体字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第一批简体字表
中華民國教育部
1935年8月


-{zh-hant;zh-hans;| (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1936年2月起暫緩推行)}-

教育部公布
第一批简[1][2]字 表





ㄚ韵
罢(罷) [3](發) 阀(閥) ⿱䒑合(答) 杀(殺) ⿱𠅃木(雜)
压(壓) 唖(啞) 亜(亞) 价(價) 虾(蝦) 袜(襪)
挂(掛) 画(畫) [4](劃)
ㄛ韵
[3] [3](潑) 罗(羅) 啰(囉) ⿰釒罗(鑼) 逻(邏)
箩(籮) ⿰巾囯(幗) 囯(國) 过(過)
ㄜ韵
悪(惡) 庅(麽) 个(個) ⿵门合(闔) 蛰(蟄) 这(這)
热(熱)
ㄝ韵
鉄(鐵) 窃(竊) 协(協) 乐(樂) 覚(覺) 学(學)
貭(質) 执(執) 聀(職) 帋(紙) ⿺辶+⿸㇇丰(遲) [5](師)
[5](獅) 时(時) 实(實) 势(勢) 辞(辭)
ㄦ韵
尔(爾) 迩(邇)
ㄧ韵
医(醫) 仪(儀) 蚁(蟻) 义(義) ⿰訁义(議) 异(異)
兿(藝) 闭(閉) 弥(彌) 籴(糴) [2](體) 拟(擬)
离(離) 礼(禮) 厉(厲) 励(勵) 机(機) 鳮(鷄)
齑(虀) 㨈(擠) 継(繼) 剤(劑) 済(濟) 斉(齊)
[6](豈) 启(啟) 气(氣) 弃(棄) 戏(戲)
ㄞ韵
碍(礙) 摆(擺) ⿱士𠕹(賣) 迈(邁) 台(臺) 抬(擡)
枱(檯) 盖(蓋) 𫔭(開) 斋(齋) 㑪(儕) [5](篩)
晒(曬) 才(纔) 侩(儈) 狯(獪) 桧(檜) 怀(懷)
[5]
ㄟ韵
俻(備) [3](廢) 类(𩔖) 为(為) 伪(偽) 对(對))
归(歸) ⿱⺈黾(龜) 柜(櫃) 会(會) 絵(繪) 烩(燴)
虽(雖) 岁(嵗)
ㄨ韵
无(無) 覄(覆) 独(獨) ⿰訁+士冖天(讀) 图(圖) 炉(爐)
庐(廬) 壷(壺) 沪(滬) 烛(燭) 嘱(囑) 処(處)
[7](樞) ⿰貝+士冖天(贖) 属(屬) 数(數) 㐵(儒) 卆(卒)
⿱䒑办(蘇) 粛(肅)
ㄩ韵
欤(歟) 与(與) 誉(譽) 馿(驢) 屡(屢) (𫃵)縷
举(舉) 惧(懼) [7](區) [7](驅) 趋(趨) ⿰糹+士冖天(續)
ㄠ韵
宝(寳) 报(報) 皃(貌) 祷(禱) 涛(濤) 闹(閙)
劳(勞) 号(號) ⿺走又(趙) 枣(棗) 灶(竈) ⿱䒑約(藥)
庙(廟) 条(條) 粜(糶) ⿰馬乔(驕) 矫(矯) 撹(攪)
乔(喬) 侨(僑) 桥(橋) 簘(簫) ⿱䒑粛(蕭)
ㄡ韵
欧(歐) 欧(毆) ⿰訁⿷匚又(謳) 呕(嘔) 鬥(鬬) 头(頭)
娄(婁) 楼(樓) 皱(皺) 昼(晝) 俦(儔) (筹)籌
寿(壽) 邹(鄒) 犹(猶) ⿱丷田(留) 刘(劉)
旧(舊) 綉(繡)
ㄢ韵
广(庵) 办(辦) 蛮(蠻) 胆(膽) 担(擔) 摊(攤)
滩(灘) 瘫(癱) 坛(壇) 枟(檀) 难(難) 览(覽)
赶(趕) (堪) (勘) 毡(氈) 战(戰) 賛(贊)
蚕(蠶) (傘) 岩(巖) 𥂁(鹽) 艳(艷) 边(邊)
变(變) 点(點) 卄(念) 联(聯) 怜(憐) ⿰糹东(練)
⿰火东(煉) 恋(戀) 间(間) 坚(堅) 艰(艱) 碱(鹼)
[1](𥳑) ⿱丷存(薦) 迁(遷) (錢) 闲(閑) ⿱又貝(賢)
弯(彎) 万(萬) 断(斷) 鵉(鸞) 乱(亂) 覌(觀)
⿵门关(關) 欢(歡) 还(還) 环(環) 祘(算) 园(園)
远(遠) 权(權) 劝(勸) (懸) 选(選)
ㄣ韵
门(門) 们(們) 闷(悶) 坟(墳) 恳(懇) (斟)
陈(陳) (甚) 阴(陰) 隐(隱) 宾(賓) 滨(濱)
殡(殯) 闽(閩) 临(臨) 侭(儘) 尽(盡) 烬(燼)
亲(親) 衅(釁) 闻(聞) 问(問) 闰(閏) 孙(孫)
韵(韻) 勛(勳) 逊(遜)
ㄤ韵
帮(幫) 当(當) 𪠽(噹) 党(黨) 挡(擋) (張)
(帳) (賬) (漲) (長) (場) (腸)
(嘗) (傷) 賍(贓) 丧(喪) 阳(陽) 痒(癢)
粮(糧) 卝(礦) 庄(莊) 床(牀) 双(雙)
ㄥ韵
凨(風) 丰(豐) 凤(鳳) 灯(燈) 称(稱) (懲)
声(聲) 䋲(繩) 圣(聖) 应(應) 营(營) 蝇(蠅)
听(聽) 厛(廳) 灵(靈) ⿱丿㒷(興) 东(東) 冻(凍)
⿵门共(鬨) 鈡(鐘) 众(眾) 虫(蟲) 荣(榮) 从(從)
樷(叢) 穷(窮)

以上共計三百二十四字

說明

  1. 簡體字爲筆畫省簡之字,易認易寫,別於正體字而言,得以代繁寫之正體字。
  2. 本表所列之簡體字,包括俗字,古字,草書等體。俗字如『-{R|体[2]、 宝、岩、蚕}-』等,古字如『-{R|气、无、処、广}-』等,草書如『-{R|时、实、为、会}-』等,皆爲向所已有而通俗習用者。
  3. 表内韵,是『-{R|ㄓ、ㄔ、 ㄕ、ㄖ、ㄗ、ㄘ、ㄙ}-』七音之韵母,稱說時用之,注音時不用。
  4. 簡體字表,由敎育部分批編定,陸續公布,此爲第一批簡體字表。
錄入者註
  1. ^ 1.0 1.1 简:中間從月,不從日。
  2. ^ 2.0 2.1 2.2 体:右側從夲,不從本。
  3. ^ 3.0 3.1 3.2 3.3 发:點位於撇折收筆處的右下方,而不是左上方。

  • 画:中間從田,不從由。
    1. 岂:下部從巳,不從己。
    2. ^ 7.0 7.1 7.2 区:中間從又,不從乂。

    本表正文用楷書,說明部分用宋體,字形略有差別。正文用「教、為、𥳑」;說明部分用「敎、爲、簡」。


    -{zh-hant;zh- hans|这部作品,匿名或以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或者以法人、非法人单位名義但非作者個人名義發 表,1996年1月1日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 版,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發表起70年以下的國家以 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其他语言
  • ^ 5.0 5.1 5.2 5.3 帅、师:左側是兩豎,不是一豎一撇。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08828
    为什么港台不改用大陆规范字(简化字),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用大陆规范字?其中有政治或文化上的原因吗?修改
    反而港台不改用大陆规范字(简化字)。
    新加坡于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个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 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因而新加坡现行汉字用字规范与大陆规范字保持一致。

    大飞哥乱翻书
    简体中文是大陆推行的,凭什么人家要用你的标准,就算简化也用自己的标准嘛
    何况,原本的正体字(不是繁体字)就挺漂亮的,何必改.
    不知yol叔会不会来喷一下.
    2012-08-11
    王拓翔
    这种"你们这些中国一部分的地方怎么就不跟中央看齐呢?"的思想会让我跟很多其他港台人都感到反感。
    2012-08-12
    Moe
    我希望变回繁体字。 现在都用电脑输入,简化字体带来的优势已经很小。简体字让我感觉跟周边汉字文化圈有一定隔膜,跟以前的文化有割裂,读古籍很艰难。另外在某些方面造成了资 源浪费,比如字体设计等。
    2012-08-13
    pansz
    其实 英文的书写比中文方便很多。连输入法都不需要。。。
    2012-08-15 1 赞
    流云
    当年金日成跟毛爷爷说搞什么简体字,干脆用拼音代替算了,简单再傻的人也能学会。毛爷爷一激动差点就推行了,幸亏被一帮专家拦下了。要不现在不仅 所有的实物被摧毁,连汉字都差点被消灭。
    2013-04-06
    珐珈 回复 Moe
    请问为什么简化字体带来的优势已经很小?
    2014-02-27
    珐珈 回复 流云
    你觉得毛爷爷会听金大胖吗?
    2014-02-28
    王冉 回复 流云
    真有这方面的史料佐证有这样的事实吗,求详细展开。
    2014-08-09
    yuka yuka 回复 流云
    这是知乎,不是朋友圈空间
    2015-03-23
    Imus Orwell
    高貴的台灣人怎麼可能去用"匪體字"!!!
    2015-04-03
    Zack Terocks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正式场合也用英语交流;马来西亚的国语是马来语,官方语言是英语,星马华人的这种情况你有没有看见?中国是否也要学,将 英语设为国家通用语言?我是支持的,因为英语比汉语更加简单更具实用性,语言文字不过是交流工具而已,废除汉语好了!
    2015-04-09
    劉旭昇
    李家坡那邊儘管簡體字是官方漢語文字,但是不排斥民間使用繁體字,而與此相對的,天朝政府明文規定其民間的正式出版物不准使用非天朝使用規範的漢 字,比如繁體字......
    2015-06-03 回复 赞

    任天涯终究是个俗人......

    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成本
    • 传统
    • 专业队伍
    1.大陆政权推广简体字基于两点考虑:
    • 降低普通民众识字成本,从而降低教育成本。要知道大陆的人口基数,任何一点点轻微的成本降低,在绝对数上都是巨大的。所以主 政大陆的都会去考虑汉字简化的问题。民国也考虑过啊,方案也出过啊,不过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 硬笔书写已经普及,每次书写工具发生变化时,就是字体发生变化时。譬如甲骨到大篆再到小篆再到隶书之后的真书都是这样。
    • 汉字简化工作从清末发端,至民国时期的方案就已经相当成熟了,49年后原来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的主要力量留在了大陆,大陆进 行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基础扎实,力量雄厚,不继续推进这个工作都不可能。
    2.台湾不简原因是:
    • 台湾人口基数小,人口素质还强于大陆,简化字可以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及推广简化字本身的成本和反动伤害,所以没有推行简化字的 需要。
    • 既然大陆推行了简体字,台湾就不可能推行简体字。要知道台湾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和大陆差不多的专制社会,这些政策老蒋 们就能决定。台湾很多政策就是大陆说黑台湾就说白,这一点都不奇怪。这里补一段网文,感谢@lokok知友的提示( http://groups.tianya.cn/tribe/showArticle.jsp?groupId=377&articleId=238516
      何 应钦也曾经在1969年,于国民党十中全会提出过整理简字案。(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 5期)但是后来因为大陆先这么 做了,考虑到敌人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就是匪来匪去的东西。"因政治 斗争的对方推行简体,我们就倡 导繁体,依哲学角度而言,我们是作为对立面的另一边,居于'客'位,沦为强势'主方'的奴隶,结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调。" (台湾学者林安梧,见《文字简化 面面观座谈会发言纪要》,载台湾《国文天地》,1989年5卷2期)
    • 繁体字是到台大陆人维系传统的根系之一,对它动刀子,狠了点。
    • 台湾本身也没有什么搞汉字简化的专家,专家都留在了大陆,所以即便想要搞简化,台湾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能力。
    3.新加坡用简的原因【题目被改了,增加了新加坡这条,这时隔多日的改题让俺颇不适应啊,抱怨下】
    • 新加坡不是华族,新加坡只是个华裔人口占70%多的地方,英语、印度语、马来语在新加坡也一样有力量,这是传统的原因。
    • 新加坡把汉字纯粹当作书写交流工具,没有传承文化的任务,实际上新加坡也没有什么传统文化。因此挑选文字的时候自然会挑选他 们看来让民众学起来门槛比较低一些的那种,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当时大陆政府的简体字的合理性。而这就是成本的原因。
    • 新加坡的简体开始与大陆有些差异,最后与大陆完全相同,这期间起作用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新加坡对大陆地位的判断,即新加 坡认为大陆将在亚洲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和大陆用字保持一致怎么看也是合算的。类比的话应该说这是新国政府认为使用简体字的机 会成本较低。

    简 体字和繁体字在书法上并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补一句,书法的审美和什么科学伪科学毫无关系,如果书法的审美也无法产生,那真真的是 动摇了作为中国人 的一个精神内核了,有感而发),也许有那么几个简体字不太容易写好,但是还有大量的繁体字本身就很难看或者说很难写好,这是等同的,所以 从书法上说是不靠 谱的。

    再者不要觉得好像简化字丢了繁体字的多少信息一样。这些信息,我跟您说啊,每次字体变化都有大丢失。比如说小篆,李斯赵高等规整简化各国 文字时就大规模的简化过文字,这个科学性方面比大陆简化时差远了,但小篆挺不错不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小篆的来源"七国文字异 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命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 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请注意或颇省改几个字,那是什么?那就是汉字简化过程。邓散木在其《篆刻学》 中对这段话的一点解释是"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这就是汉字的简化与统一。

    再有小篆变隶书。隶书是什么,就是底层小吏使用的文字,所谓隶人书,为嘛使用它,简单啊,怎么简单法,跟您说啊,那可比李斯他们简化各国 文字要过分多了,反正就怎么简单怎么来。然后程邈在监狱的时候收集了这些字,最后在汉朝确定这些文字的使用,这就是繁体字的直接祖宗。

    所以不要一提到简化汉字就说什么文化什么,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翻翻历史啊。
    哦,貌似跑题了。
    =================
    @顾惜朝 ,改了一个错别字,结果被提醒不合社区规范,可我这个答案都快一年了啊
    编 辑于 2013-11-11

    王拓翔
    台湾很多政策就是大陆说黑台湾就说白,这一点都不奇怪。
    反对这条,此为两岸看客一厢情愿的观念。
    2012-08-11

    任天涯(作者) 回复 王拓翔
    比如拼音,而且这个我说的不是现在,而是老蒋们在台上的时候。
    2012-08-12

    Rikaki
    还记得鲁迅那帮人一个劲儿地宣传汉字拉丁化呢。如果他们胜利了那台湾现在就是写abc了。
    2012-08-24
    任天涯(作者) 回复 Rikaki
    应该是五四那帮人
    2012-08-24
    Rikaki 回复 任天涯(作者)
    是不是五四就不清楚了,以下是接取自哪个不怎么专业的百度百科: 中西方的交流很早就有了,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需要语言的沟通,汉字拉丁化可以实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汉字由于其字数众多,学习比较费劲,而且由于师承不 同,字的具体写法也有不同。近代科学大量引入中国,汉字在这些概念面前变得不够使用,又加上新文化革命风潮,汉字改革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想。其中刘 半农、鲁迅等提倡尤甚。
    2012-08-24 回复 赞
    目泷
    楼主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http://weibo.com/1557740883/ywCZo4tGv
    2012-08-24

     Flysky
    好答案。这让很多坚持"正体万岁,简体异端"的人,怎么办?
    2013-07-15 2 赞
    题叶
    对照"每次书写工具发生变化是,就是字体发生变化时。"这句,
    电脑普及率再高一段以后, 是不又得改一次了?
    2013-10-01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题叶
    普及到完全不用手写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生改变,这之前,你大概只能看到火星文、脑残体等东东,呵呵。
    2013-10-01
    林楠 回复 题叶
    我记得几年前,政府就改过八个字的印刷体,而书写体暂时保持不变。
    2013-10-04
    道峻俊
    个人觉得汉字简化最大的动力还是某腊肉欲超越秦皇汉武。。。
    2013-10-05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汉字简化和毛的关系其实不大,你的这个判断太过臆测了。稍微了解下那个时代的一些事实就能知道,解放初简化汉字其实是水到渠成而已。
    2013-10-05 7 赞
    道峻俊
    五四之后各种新思潮很多,比如白话文运动,比如汉字拉丁化。如果仅仅就支持的意见来看,这些思潮背后都有各种大拿,和各种非常充分的理由。汉字拉 丁化,也是有大拿拟定了方案的,但没有推行。
    繁体字用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又素来极重传统,我很难想像没有至少是势均力敌的反对的声音:连白话文这样再「合情合理」不过的提案,都斗争激烈得搞 成了一场「运动」不是?「水到渠成」的形容我倒是非常赞同,但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我个人认为,政治需要是关键性的推力。
    2013-10-05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关于汉字,五四之后恐怕还真没有什么能称的上势均力敌的反对力量,基本凡是大家当时都不看好汉字,基本都要求改革汉字,而反对力量,最多能称作遗 老,上不得台面。至于汉字拉丁化,你觉得咱们的汉语拼音是拿来干什么的?不是毛周制止,咱们现在就跟越南一样了。
    政治是不是推力,当然是,降低文盲率这些都是现实的政治需要,但简化汉字是否推行和毛个人的野心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2013-10-05 7 赞
    道峻俊
    反对意见都是「遗老」「上不得台面」... (ーー;)
    注音系统跟汉字拉丁化还是有相当距离。关于汉语拼音是干什么的怎么产生的,我说了不算,您自个去看周有光的自传吧。
    2013-10-05 1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这个领域的反对意见的确是这样啊,不如你想想反对方的人物,最多是老骨头那样的人。至于汉语拼音,我看的够多了,对于周老来说,汉语拼音还不够完 美,还不足以替代汉字,但作为阶段性的产品,他们都认可了,就在58年他们信心满满准备走向下个阶段的时候,毛周把他们给掐了。我在这里答过的, 您可以参考参考汉字拉丁化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出现过哪些方案?
    2013-10-05 4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从民国算起,主持汉字简化工作的人有赵元任、黎锦熙、刘半农、林语堂等,胡适鲁迅等大拿那个不是支持的。之所以支持,在于五四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汉 字难学难写影响中国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五四这一波出来的几乎都不反对简化汉字,但中国近代五四这波以外大师极少,所以反对的那波,自然是遗 老遗少。
    2013-10-05 3 赞
    道峻俊 回复 任天涯(作者)
    您在这里对"遗老""大师"的评判标准略为简单粗暴。
    而且您在汉字拉丁化的终结中,把毛周的个人影响放到很突出的位置。却在汉字简化的推行中,对毛个人影响大这一说法完全不屑一顾。虽然这两种说法的 机制是一样的。
    无论是拉丁化的终结,还是简化的推行,都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当然...在文革开始之前)——他说要有光,便有了光?即使是毛个 人的野心,也是基于历朝历代一贯有之的新朝新制的做法,而这新制的背后,无论合情也好,荒谬也罢,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渠道和力量。
    武则天不过是发明了几个字,就被人吐槽了几千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崇祖尊旧,又是文人士大夫治国传统的土壤上,整个文字系统的推倒重来,哪里有那么 容易。但既然你已经把戴季陶章伯钧这一干人等都打成了遗老遗少,而按您的口器,凡是遗老遗少的意见,都显然的缺乏先进性,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2013-10-05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至于为什么整个文字系统简化会这么容易,这恰恰是文字简化的动力和目标——让更多的底层民众能识字,而不是把文字当做读书人的专利和禁脔。所以汉 字简化工作能一帆风顺的推行,有专家、有动力没阻力,而且整个方案经过几十万人大讨论,堪称是大陆有史以来做的最民主的一件事。
    2013-10-05 3 赞
    道峻俊 回复 任天涯(作者)
    -_,- 康有为作伪经考的时候,支持方你是能点出来当时一众名流,反对方你能指名道姓点出来谁?那么论语的确不是孔子写的,是伪经?
    大凡"新运动""新思潮",反对方都是大半个精英社会或者传统力量。例如现在说性产业合法化,或者多夫多妻制,或者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都可以点出 来若干支持的文化精英,反对方指名道姓的说出来谁?那么你觉得,反对的力量大不大?
    2013-10-05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文字简短,大概会有些简单粗暴,见谅。
    毛周在简化拼音二事上的作用不同处在一个顺推,一个终止。顺水推舟,不出力舟也能前行,出力则舟行更快而已。而终止则须讲整个潮流叫停,这是需要 很大力量的,当然不一样。
    至于遗老遗少,戴季陶和章伯钧是政治人物成分远大于文化人物好吗?这俩人加起来在文化上能比过胡适的小腿不?所以反对方根本没有什么成系统的力量 嘛,你这不是给我证明了嘛。所以你说你"我很难想像没有至少是势均力敌的反对的声音",事实是的确是没有,你就再找出几个比戴章再牛的也远远谈不 上什么势均力敌。
    2013-10-05 1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大半个精英社会或者传统力量
    这个不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吗?难不成是由傻根车库里的龙组成的?
    至于你举得例子,本身就都还不是正经的说法,反对者连理的必要都不觉得有,甚至说反对一下都会觉得脏了手,这能和汉字简化比吗?
    2013-10-05
    道峻俊 回复 任天涯(作者)
    三个例子里面,我还特意举了一个按当下的价值观政治不正确的(多夫多妻),一个政治正确的(同性婚姻),一个争议白热化的(性产业合法)……
    好吧-_-
    2013-10-05 1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你这三个例子,你说哪一个是成气候的,你说白热化,说实话根本还是冷水一潭好吗?连台面都上不了,怎么会有什么像样的对手啊。
    2013-10-05 回复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道峻俊
    -_,- 康有为作伪经考的时候,支持方你是能点出来当时一众名流,反对方你能指名道姓点出来谁?那么论语的确不是孔子写的,是伪经?
    =======================================================

    这两天想找找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的相关评价,却让我找到了这个:
    关 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长 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把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说成是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康有为的 "两考"在当 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朱一新、洪良品、翁同龢、孙家鼐、张之洞、 陈宝箴、王先 谦、叶德辉甚至张荫桓、郑孝胥、陈庆年、章太炎都对康有为的学说不以为然,"两考"也先后被朝廷以上谕的形式诏令毁版。
    基本上康有为真是个混子无疑。。。。。
    ================================
    排版问题,删了几次,骚扰了,抱歉。
    2014-02-02 回复

     黄孝国
    上面的某人,明显就是先预设了立场,把当时的情形想象成某一样,然后再来找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来反驳楼主。自己不愿意去找证据,不愿意接受别人的 逻辑,就想象出了一大波传统力量在反对汉字简化,然后为了证明想象中的毛主席大笔一挥,来验证他的荒谬,就把这事想象成毛泽东把其他反对的人打倒 下来推动这事。真是图样图森破呀。。。
    2014-04-02 16 赞
    任天涯(作者) 回复 思无邪
    您需要再多看写资料,汉字拉丁化、简化字、汉语拼音都不是什么孤立的事情。
    2014-06-06
    任天涯(作者) 回复 思无邪
    可你是否知道汉语拼音的设计初衷是替代汉字的拉丁化方案?直到58年才被周毛直接叫停定位汉语注音工具?我在这里汉字拉丁化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出现过哪些方案?结尾部分说过这事,你可以参考 一下。
    2014-06-06
    任天涯(作者) 回复 思无邪
    所以说要多看些资料嘛,比如主持者吴玉章的不同时期的讲话、发言等等。
    2014-06-06
    任天涯(作者) 回复 思无邪
    呃,抱歉,不过从你所述来看,你的确没看到这些。
    2014-06-06 回复 赞
    miseng一koue 回复 Flysky
    正体虽无万岁,也已千岁了,论方便,我支持拉丁化,甚至直接使用英文不是更好?國简化为国,少些一笔两划不知是真蠢还是假聪明呢?
    2014-08-16
    zie Lic
    原来台湾也想简来着?幸亏没简成,否则一个繁体,俩简体,更乱。
    2014-09-18
    银河帆影
    爱国不爱■,反■不反简体字。
    2014-10-13
    朱文政
    最讨厌挟繁体字自重的了,用个繁体字就觉得自己超级有文化,牛逼的不行了,再鄙视用简体字的没文化,简直low爆了。
    2015-05-29 回复 赞

    李小宗
    熊猫、江小屁、薛小原 等人赞同
    实际上很多争论不是来自于本身争论的问题本身好或者坏,就像我也觉得繁体和简体都很好。而是来自于一部分用繁体的"人"觉得要比用简体的"人"要 优越。然后才变成骂战。
    实际上,觉得自己优越也真的没什么,反正我可以接受这种优越感。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优越感必然要产生另一些人来劣等的论调,这些才是最不能忍受的。
    发布于 2013-10-01

    李漱芬
    会手写繁体字的好歹还有优越的资本,只会电脑打繁体字的就是装B了
    2013-10-22

    王豫林,你好棒!说的真对! 计算机 暖通
    qilinye1106、左旋甲基苯丙胺、张德比 等人赞同
    繁体字在某种情况下比较好看,但是同样是五号字,你可以比较一下
    飞檐走壁 飛簷走壁
    关门放狗關門放狗
    铁砂掌鐵砂掌
    繁体字繁體字
    简体字簡體字
    在加粗倾斜的小号字上面 这完全要依靠猜了。比如你能分清下面这些字么?
    鬥 門
    開關閃鬮問聞闊悶閒
    即使用去掉加粗和倾斜呢?
    鬥 門
    開關閃鬮問聞闊悶閒
    你能看清楚每个字的笔画?
    如果换成繁体字,那么想要看清楚每个笔画。特别是字典之类的工具书,那么最起码要用四号字,并且黑体字或者加粗也要减少使用率,在应用上没有任何 好处啊。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不光页数要增加大概四百多页,耗费的油墨要增加一半以上,而且也更难突出重点,难道付出这么多代价只是为了在某种情 况下好看么?
    当然简体字也有不易分辨的 比如
    人 入
    日 曰
    买 卖
    但是他们的繁体字呢?
    人入
    日曰
    買賣
    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吧?

    --------------------------------
    赖冬林 • 14:54
    后面那个比如太二了吧。

    我的意思是,虽然由于简体字由于笔画减少,导致部分文字之间的区别过少,所以比较难以辨认,比如我上面的那三组例子,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繁 体字本身就有这些问题,而不是因为简体字自己造成的。简体字自己造成的有没有呢?有,比如下面的
    爱 受
    愛 受
    但是这样的例子很少,毕竟常用汉字也不过几千个而已。

    ————————————————————
    回复@humul: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繁体简体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像是汉语和英语一样,汉语有简洁易辨认的特点,英语也有易学的优点。但 是不可能强求所有人都用英语或者汉语,只是习惯的问题。
    温总用繁体很正常,学了数十年的繁体字了,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干嘛要改简体?而且签名的重要一点就是防伪,繁体签名由于笔画多,变化丰富,更适合 防伪。但是你有没有试过一次签名动辄几百个的职业?比如我们做设计的每次出图都要不停的签名数百份,这种情况下,我都想把我名字里面的"豫"改成 "玉",更别提让我用繁体了。
    虽然这个问题的主题是港台人,但是看看上面回复的吧。用简体的人的论点大多是繁体繁琐,不便于学写,或者是出于政治意图。从来没有在本质上抨击繁 体字。
    再看看繁体字用户,不管是什么"丑陋不堪"还是什么"飞檐走壁"大多都是在想要在本质上表现出繁体字比简体字的优越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比 如你如果跑到日本说他们的文字都是残疾,跑到南朝鲜、尼泊尔之类的地方说他们的字是鬼画符,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本身来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到某地以后就应该尊重当地的习俗文化,比如广东人到了北方也会用普通话,在北方部分用粤语的人看见用普通话的人就表示鄙 视,这不是为了寻找优越感和满足感么?
    不然你去阿拉伯国家斋月的时候吃猪肉,看看他们会不会友好的弄死你。
    看见你们用繁体我们没有反对因为我们理解你们,因为简体是从繁体上发展来的,所以用简体我们依旧可以认出来大多繁体字,但是从小学繁体的人看简体 就有些困难了。只是没想到某些"优越感"的人会这么有优越感啊。
    我在玩台服wow时就一直用的繁体字,同时台湾本地人对用简体和拼音的人表示不屑与抵制,觉得他们没有素质,我能理解,因为和简体一样,台湾也不 学拼音。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简体区域用繁体的人就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大多数台胞眼里,大陆就是贫民窟,那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委员长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大陆几乎所有的硬通货和大量人才呢?
    如果说让那些瞧不起简体字的人学英语,恐怕他们就没什么抵触吧,甚至觉得会英语就向着会多国外语更进一步了吧。
    不得不说,咱们真不愧是一衣带水,同族同宗啊,脑残产量都不低嘿。
    --------------------------------------
    苏沉
    你使用了片面不利于繁体的字体,然后证明繁体在像素屏幕上显示不如简体,还需要我再说明吗
    苏沉
    繁体字确实是比简体字要好看,这是几千年积累无数人的字形字体整理的结果,你所谓的繁体用户"不管是什么"丑陋不堪"还是什么"飞檐走壁"大多都 是在想要在本质上表现出繁体字比简体字的优越感。"你错了,不是优越感,而是事实,为什么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这种事实不可以说出来,君可见书法家 有多少人用简体?如果你始终坚持你的政治正确,那么本身就已经占定立场了,你站定了立场来叙述,又何必用最后一句那样的措辞来给自己立牌坊
    ---------------------------------------------
    回复@苏沉
    首先来说我只是举例几个例子,并且从开始我就声明了繁体在某些情况下比简体好看。我只是举出几个反例而已。难道你看文章都只看前几句的么?
    你说的书法家指的是哪一类?是不是都是解放初期留下来的?从小就学繁体,自然写繁体了。
    至于年轻的,想要学毛笔字,能找到简体的碑文摹写么?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整篇文章哪一句提到政治正确性了?
    既然你喜欢繁体,那你为什么不用繁体呢?
    更不要说什么"你错了,不是优越感,而是事实,为什么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这种事实不可以说出来"这种以主观代替客观的话了。
    至于你最后一句,我如果没有我自己的观点,我还要说什么呢?
    为什么要给别人硬安上大帽子呢?难道没人通知你现在是21世纪了么?
    ——————————————————————————
    话说。。。我给我闺女起名叫""王一一" 大名 上户口本的!哇咔咔咔
    编辑于 2014-08-19

    yskin
    就是这样,尤其是在知乎的小字号下,繁体字根本看不清楚~
    2012-08-11

    王翔
    你是用的雅黑bold吧,台湾的windows vista 和win7的字体是正黑,你用他们的浏览器看看效果……雅黑虽然有繁体字,但是貌似还是主要为大陆设计,简体字空间较大,所以字重相对要大。
    2012-08-17

     目泷
    最能体现歧视的是把简体字称为残体字,繁体字叫正体字。。
    2012-08-24 5 赞
    俞硕
    拼音有什麽好歧視的,和倉頡輸入法區別也不大...
    2012-12-17
    白峰
    有点像当年用MSN的看不起用QQ的一样。。。
    2012-12-29 4 赞
    李南奇
    觉得繁体字好看无非是因为笔画多,就像要把"一"写好看不容易
    2013-03-08
    苏沉
    你使用了片面不利于繁体的字体,然后证明繁体在像素屏幕上显示不如简体,还需要我再说明吗
    2013-04-05

     Fermat
    简体繁体都没关系,唯独这斜体,却是看得人胃里不舒服。
    2014-03-23 3 赞
    栗子蘑 回复 Fermat
    斜体适合字母文字,不适合汉字
    2014-04-16 2 赞
    Patrick Ho
    "忧郁的乌龟"、「憂鬱的烏龜」
    2015-03-23
    zhou tobp 回复 苏沉
    小篆比繁体更好看。
    2015-04-01 回复 赞

     Horace Possible 回复 苏沉
    文字简化是汉语言文化圈里面的趋势,看一看中日韩,哪一个国家不是在准备现代化的时候做了文字简化的工作?何况我们的这个时代信息量很大,文字简 化更是必要的,为何要在信息时代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这样"正统"么?
    2015-04-25
    刘大文
    你使用了根据简体字了设计的字体,来证明繁体字不好看,正如前面的评论也提到了,你是可以使用了对繁体字不利的条件来证明结论。其实去过台湾的人 都知道,他们也可以让很小的字印的很漂亮不会像你那样窜在一起。相反来说,当字体变得很大时,例如广告牌,灯箱,你会发现简体字看上去很空洞。而 且我的很多朋友都觉得去了台湾发现那边的广告牌做的很好看,我觉得和使用繁体字有很大关系。
    2015-05-12 回复 赞

     畑鹿惊
    写了十几年的简体,觉得有的字用繁体写的话会不会更容易一些。比如 "见"字以及一些字的"见"的部分。总觉得"見、貝"写起来更容易写的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但是我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憂鬱的臺灣烏龜"上
    2015-05-19
    畑鹿惊 回复 俞硕
    觉得香港的话手写会比较普及吧。仓颉好高大上的样子。我在香港发现很多人都用手写。有一次看到一个人用手写一个很复杂的字好几次都没成功。相比之 下我觉得拼音会比较方便。
    2015-05-19 回复 赞

     冷鸳
    就冲港湾仗着自己用繁体,骂别人蝗虫用残体字这一点,就觉得那帮自封中华文化传承者的港湾们虚伪的可笑。
    2015-06-03

    merlin,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陈XT、Alex Fei、V子非鱼 等人赞同
    汉字的历次文字变革,都逃脱不了政府的影子。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秦,书同文,为小篆。有隶书,但不作为正式文字;
    汉,隶书渐成正式文字,武帝后,汉隶代古隶。
    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
    (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2%E7%A5%BF%E5%AD%97%E6%9B%B8

    一朝一代书何种文字,政府公文、教育机构、书籍出版的字体为要点。
    变革,却是一纸公文之事。
    一种字体,取代另一字体为正式文字,若无政府操纵,不可想象。

    ------------------------------------------------------------------------
    文字变革大致方向为由繁化简,不凭政府喜好,而源自需求。
    书写工具、书写载体、书写信息、教育普及均为文字变化、变革之因素。
    因毛笔的应用、一统后胥吏工作量的增加,始有 「隶变」 ,
    因毛笔、纸张的应用,行书、楷书书法(隋唐前,不作为正式文字)才初见端倪。
    因科举的兴起,而造就楷书正统地位。

    文字字体的变迁,分为字体和字式的变迁,
    草书、行书、楷书相对隶书,为字体变迁;
    简体相对繁体,为字式变迁;
    而隶书相对篆书,为字体和字式两方面的变迁。

    由小篆到隶书,变迁是划时代的,时间也短促。
    为求书写简易,往往牺牲 「六书」 原则,一些字,用字的人也就无从知晓语源了。
    如 「负」本从人,「奉」「共」 本从双手,「原」 本从泉,等等,自从"隶变"以后,都看不出来了。
    若以今日标准,秦与汉,文化断层更甚,却无今人痛惜。
    汉时人物想看懂先秦古籍,要多耗费一些精力了。

    ------------------------------------------------------------------------------
    近代以来,不独中国,汉文化圈之国家都经历文字改革。

    传送门: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71643/answer/15065083

    仅引日本的情况:
    其实,「废除汉字论」起源日本。
    其废除汉字运动起源于日本的明治时代,早于中国。
    时代背景却无不同,西方列强侵入、民族主义兴起。
    废除汉字,无非是时人探索救亡图存的一条道路。

    汉字自唐朝传入日本后,被曾奉为 「 正政之始 」 、 「 经艺之本 」 ,
    但随幕府至明治起,中国由盛转衰、日本民族意识抬头、和学兴起、西学传入,
    日本人开始思考汉字的优劣。
    汉字衰落之时,日本社会纵然普遍认同文字改革的路向,
    但改革路向意见纷陈,有主张转用平假名、罗马字,甚至转说英语、法语。
    (假名派、罗马字派、新文字派、转用洋文派、减少汉字派)
    最后,减少汉字论和文言合一的路线得到落实。
    "减少汉字论"与后来的割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脱亚"主张,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为何 「减少汉字论」 成为最终方案?
    该方案源自福泽谕吉,
    1873年,他编写小学教科书『文字之教』,在序言中指明,虽然汉字难学,但日文已累积不少汉字,难以一下子废取。 他认为3000个汉字就可应付日常环境,提出先限制汉字运用,往后时机成熟,就可废除汉字。
    各派意见争执不下,其方案实为折衷方案。汉字屹立不倒,却是贵族利益在左右。
    贵族掌握汉字知识,朝廷上下以至士农工商都要听命他们,若废除汉字,犹如打倒贵族。 (大久保利通语)

    一种观点认为,汉学带领日本走向维新。
    支持大政奉还的藤田东湖、佐久间象山、吉思松荫,全都是汉学出身;
    即使是伊藤博文,也是以汉学为根,办理洋务。
    而日本天皇的诏敕仍是以汉字书写 ,

    天皇权威、忠君体国与汉字连成一线,否定汉学,等同动摇天皇权威。
    这却是日本社会不敢触碰的一根神经。

    私以为,此为日本汉字幸存的主因。
    汉字表意,可消减日文同音字的因素倒在其次。
    后步入二战,废汉论有违大东亚共荣圈,又是后话。

    参见:zh.wikipedia.org/wiki...

    明 治维新(1868)以后,有意识地进行文字改革。推广以东京(江户)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一般读物中的汉字全部在旁边注上假名,实行读音统 一。小学语文课 本从半文半白的文体改为口语化的文体。日本的文改运动者在1866年提出废除汉字,1872年提出改用罗马字, 1873年提出限制汉字字数。日本"国语审议会"拟定的"当用汉字表"(1850个汉字),1946年由内阁公布,后来在1981年改为"常用汉字表" (1945个汉字),政府公文和一般出版物所用汉字以此为度。小学课本只用八九百个汉字,常用汉字表中有许多简体字

    -------------------------------------------------------------------------
    近代以来的文字改革是一系统工程。
    化繁为简、文言改为白话、直行改为横行、加拼音文字以注音、加标点符号以断句(以至汉字拼音化)等,都可视为其一部分。
    时人急于动刀文字的时代背景,想来无需赘述。

    而,推行简体,于偌大的中国普及教育,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在这一点,若无共识,那话题很难讨论下去。
    对简体的态度,本人非常赞同@任天涯 的观点,就没必要展开说明了。

    另,对部分知友将推行简体,归责于毛一人的说法,有些难以理解。
    同理,直行改为横行、加拼音以注音汉字的变革也是毛一人主张?
    一个人再作恶多端,也不可将所有罪名强加于其头上。

    ----------------------------------------------------------------------------------
    回到正题,为何台湾、香港未采用简体?
    个人觉得其中确有政治和文化因素。

    其一,政治上分裂的现状。蒋政府为维持中国正统地位,反共的需要,反对简化、坚持直行更似一种政治姿态。
    其二,日治、英治时期的教育普及。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教授繁体汉字的难度自然下降。港台两地地域不广,普及全民文化教育相较较易。无简化汉字的迫 切需求。

    ps. 新加坡官方颁行汉字,曾于1969年自行汉字简化,在1976年后则改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

    -----------------------------------------------------------------------------------
    古籍直行、无标点,古碑或篆或隶,即便识得繁体,若想通读,还是有些难度。
    私以为,识繁书简,平常阅读已经足用。
    文化传承,一部分担子要由出版行业承担,出版简、繁体古文。只因,我们阅读的古文书籍大部分都是 「现代」 的。
    阅读 「古籍」「古碑」 的工作,相信我们的文献、考古工作者们的专业能胜任。
    『论语』,不由繁体写成。

    另附:方舟子,为什么要用简体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1/09/5093605_79977223.shtml

    编辑于 2012-08-15

     pansz
    赞这个,文字的修改基本上必须是ZF推行,而且还要是专制ZF。

    已经进入民主的国家大抵是永远不会再发生文字整体修改了,只可能出现逐渐的演进。
    2012-08-15
    merlin(作者)
    @pansz
    新加坡为议会民主,76年改用简化字。
    难说文字改革与民主、专制有何必要关联, 或许是民主国家刚刚兴起,还没有什么机会。
    文字改革,还是取决于需求,如此浩大的工程,若无现实必要,执政者哪需大动干戈。
    步入近代,亚洲各国纷纷进行文字改革,实是形势所迫啊!
    楷体,通用千余年,专制国家先前也没想着去更变它。
    2012-08-15 2 赞
    陈甫鸼
    赞同@merlin 的看法。不要总是把专制政府理解为成天脑门一拍就下决定的蠢货大集合。
    2012-08-15 2 赞
    yskin
    难得看到写得这么深入的文章。

    看来,也只有政府强制才能变革文字。可惜,现在已经进入电脑的时代,汉字再想做修改已经很难了。我的恢复二简字的愿望估计也很难实现了。

    不过,也就因为是电脑的时代,我才可以在Chrome上利用一个扩展来将知乎的所有页面自动转简体,省却了不少麻烦。
    2012-08-15 回复 赞

     meng zhou
    个人觉得目前的简体字并无不妥(倒是当年后来又有一批简化字实在简的惨不忍睹,幸而废止了),很多说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的理由都牵强或矫情,毫无意 义。
    2012-09-03
    和立 回复 merlin(作者)
    新国当前名义上行民主政治,实际是强人集权政治,你可以科学上网看看新国反对党的领袖们都身处何处。
    2013-10-09
    黄博
    最新"常用汉字表"有2136个字。
    2014-04-12 回复 赞

     陈XT 回复 zhou tobp
    其实不用洗白了,新加坡是威权统治。
    昨天 23:17
    陈XT 回复 和立
    最近新加坡抓捕少年事件就是白色恐怖侵害人权,不过新加坡的媒体新闻并不自由,导致新加坡人麻木不仁。
    昨天 23:19 回复 赞

    杨峰,医生
    Leo He、KaifeiPang、Pigamer 等人赞同
    看了楼上那些回答说繁体字好,繁体字有历史,繁体字有文化的回答,我真的忍不住了!
    感觉就像晋高门士族云淡风轻的谈着风花雪夜,完全没有看到田地里为一粒谷一粒米而举步维艰、寸步躬耕的庶民。
    请大家考虑下书写时间和成本,一个字,本来可以十划就写完的,好了,换成繁体,要写个二十划,时间和书写消耗的精力,增加了一倍。当然,对于天天 想着历史文化的有闲阶级来说,这没什么。可是对于一个一天有可能要书写几千个字上万个字的职业、一个一天有可能要写3-4小时的职业来说,意味着 什么?比如说医生,别和我说什么电子病历,(我不否认这极大的减少了医生的书写劳动)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很多的要大量书写的材料。满 满 一个诊室的病人等着看病,医生在书写门诊病历的时候 还在一笔一笔描繁体字,你要是那个候诊的病人,你会不会安静的欣赏医生书写繁体字带来的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美感?那我可真心佩服你了!
    字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谈文化谈风花雪月的,要看历史,可以,你去读史书。要寻找两岸的民族认同感,用的方式多的是,有什么必要用加劳动负担的倒 退措施来吗?我很不理解!!
    历史上所有的字都是从繁到简。为什么?我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试问下,竹简是不是比纸张更有历史和文化底蕴,那你们为什么不用竹简去呀。
    我认为,提倡繁体字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是极为有闲的人。
    情急之下,我的回答没有什么条理,但我对提倡繁体字的想法,是极为不满的!
    编辑于 2012-08-11

     leomex
    如果从你的角度出发,处处从实际出发,考虑节省时间与效用,我想,哲学、文学研究这些科目是不应该再存在的。因为它们几乎不创造任何经济价值。而 你似乎并不明白什么是适应生产力发展,
    2012-08-11 2 赞
    leomex
    文字作为一种标识,无论繁简,根本就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至于你所说的从竹简到纸张,历史中也没任何迹象表明纸张的发明会对当时的经济有 任何推动作用。所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说法根本就就毫无根据!
    2012-08-11
    yolfilm
    自從中國使用了簡體字之後,文學家如雨後春筍一般,中國進入了創作的黃金年代,因為簡體字,眼下的共和國,成為歷史最輝煌的,作品最偉大,最不可 勝數的時代呀。
    2012-08-11 9 赞
    刘虓震 回复 leomex
    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从业者有多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几?全社会又需要多少人做这些事?相反需要写字的人又有多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几?
    2012-08-11 3 赞
    Hyblood
    也没听说台湾香港的大夫有因繁体字影响效率治死人的…
    2012-08-13 1 赞
    郑紫阳
    自從中國使用了簡體字之後,文學家如雨後春筍一般,中國進入了創作的黃金年代,因為簡體字,眼下的共和國,成為歷史最輝煌的,作品最偉大,最不可 勝數的時代呀。(via @yolfilm )

    +1 無限次
    2012-08-13 回复 赞

     leomex 回复 刘虓震
    嗯,你的问题是又回到里效率这里,而我所说的哲学、文学的存在必要性也是用来回答"效率"这个词的。关于效率,可以延伸到,是否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事物,便要被淘汰,例如历史文物(这里当然是撇除活化它们用作参观营收这些行为)。
    2012-08-16
    杨峰(作者)
    回复@leomex :不同意,理由如下:1、"文字作为一种标识,无论繁简,根本就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请你用甲骨文吧;2、反正都""微乎其微"了,文字变化和演 变都没有实用意义,那我们都用甲骨文吧;3、按你的说法,从逻辑上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大前提——按您说的""文字作为一种标识,无论繁简,根本就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文字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说法根本就就毫无根据"  。

      小前提——""文字是哲学、文学研究这些科目重要组成成份" 

      结论——哲学、文学根本就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哲学、文学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说法根本就就毫无根据!

      你好像说一辆汽车可以跑的快,然后说汽车橡胶轮子对汽车跑的快是没有意义的,汽车可以把橡胶轮子卸了,继续用古代木头轮子跑出每小时100公 里的速度!你真可爱呀

      既然你自己都认为哲学和文学对于生产力发展没有用处,你提倡它们做什么?拿了个自己都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来反驳别人的看法, 这样的自欺欺人有意思吗?逻辑上的没脑子,还说"而你似乎并不明白什么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我感觉这应该说的是你吧
    2012-08-18 回复 赞

     刘虓震 回复 leomex
    我说的是时间效益,不是经济效益。如果不用繁体字就没有了哲学和文学,那么你让不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情何以堪呢?
    2012-08-18
    leomex
    你的确激动了!请你先读清除我的意思。1、作用微乎其微,指的是对经济发展,有范围的。2、对经济发展作用甚微与文字本身是否具有意义是两回事好 吗!总感觉你口中所说的意义,就只能是经济方面。3、如果硬要用一辆车作比喻,那么经济与文字应该是车的两个零件,他们对车是重要的存在,但对彼 此的作用却几乎没有。请搞清楚,生产力发展,不过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就如经济学也只是众多学科中的一科那样!至于我所提到的哲学等学科,正是想 问你,它们是否产生多大经济价值,或者适应过生产力发展?如果它们没有的话,为什么它们会存在?
    2012-08-30
    冬九月
    怎么能说对经济发展微乎其微呢 加快书写速度辨识速度 本来就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一个入库出库签字 银行柜台刷卡签字 能提高一点速度总是好的吧
    对于不认字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来说 是简是繁都无所谓 没有实质区别
    但是对于像我奶奶这种人 她就只认识印刷体的字 不认识手写体 这种情况
    所以可能您没见过半文盲把 我认为简体字对于半文盲还是有意义的
    2012-12-17
    杨峰(作者)
    用相对论来否认一切差别,不同意
    2013-01-05 回复 赞

     君子兔
    楼主,据说学汉语比英语难多了,为什么我们不干脆抛弃汉语,学英语?
    2014-03-01
    周星星 回复 leomex
    对于小孩子,学起来没什么区别,但对于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这个区别就大了,而建国后的大量扫盲运动,恰恰就是针对这些人的。
    2014-03-03
    叶武 回复 君子兔
    请问你在哪听说身在中国的中国人学汉语比学英语难?
    2014-03-04 回复 赞

     君子兔 回复 叶武
    一个人从婴儿开始,学汉语,或学英语,学英语比学汉语容易得多,所以,只要一代人,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学难学的汉语了,像新加坡那样,不也很好吗?
    注意,我的话是为了反驳答主,觉得繁体字难,浪费时间,所以应该学简体。如果从简单、实用性出发,学英语不是更好。
    更何况,答主只是从主观感性角度认为繁体难,简体简单,真相是同样的情况下,繁体反而比简体容易学。
    2014-03-04 1 赞
    君子兔 回复 冬九月
    台湾文盲如此多是否繁体字的缘故,哈哈哈。
    2014-03-04 1 赞
    叶武 回复 君子兔
    首先,你的例子太不实际了,你自己也明显知道不可能像新加坡那样做到。
    其次,繁简之争用英汉来举例太不恰当,一个是同种语言中的文字,另一种是两个不同的语系。
    最后,"繁体比简体容易学",不做评价。
    2014-03-04 回复 赞

     逆旅
    那就别用囊重等繁密字了
    2014-08-20
    手一些 回复 yolfilm
    "创作的黄金年代"还真可以这样说,有史以来文盲率最低的时候谁能否认?当然大多数人不见得搞文学,可是搞文学创作的也绝对是最多的时代,当然这 又和网络发展有关。
    2014-10-14 1 赞
    body some
    是的是的,我同意您的观点,允许一部分弱智人群使用简体字,让聪明人自由选择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反正现在讯息技术可以实现自由切换。这样各得其 所,相得益彰。您老也不要激动了。
    2014-12-22 回复 赞

    飞魅,只分享,不争论。观点不认同,请点反对。
    Linzhe Peng、Kris Neal、刘杰 等人赞同
    一、简体字好用;
    二、繁体字好看;
    三、『文化传承』一说听起来很美但是对于十几亿人口来说可用价值真心很低;
    四、很多时候,那些在理论家口中很有道理的、听起来很美的、研究起来很有价值的,其实际道理、美学和价值只存在于庙堂之上而非市井之间;
    五、把这个话题往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扯的人真的很无聊。
    发布于 2012-08-13

    鄧衛東,中國第一
    東影咩咩、body some 赞同
    繁簡兩體我都學都用
    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
    男生女孩都給疼
    发布于 2014-03-04

    贺仙,永远纪念我英年早殁的好兄弟,来生再见!
    刘凯、翁翁翁、王冬冬 等人赞同
    因为台湾人和香港人觉得不能把近视率第一,二的宝座让给大陆,一定要弄瞎全世界的狗眼
    发布于 2013-10-01

     bigtree
    2333 不过好像是霓虹人的近视率最高吧
    2014-12-26 回复 赞

    曹世木吾有知乎哉!

    简体字好写(手写),写得快,当然是有优势的。
    日本知道,大陆知道,新加坡知道,你以为台湾人傻呀!
    台湾人早就用简体字了!为什么没人说呢?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不要说我跑题什么的)

    民国六十五年(1976)十二月七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与同期大陆某「文化运动」分庭抗礼的、标榜自己是中华文化正统的运动)推行委员 会大会一致通过了四千多个常用字的《标准行书范本》,请教育部协助推行。

    大陆是1956年开始用的简化字。1964年正式公布《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也就是我们今天在用的这一套。
    1977年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86年废止。我们现在看到「仃车(停车)」、「豆付(豆腐)」就是这套方案的遗 留。(很明显,它简得过头了)

    所以台湾用简化字的时间并不算晚。但是它并非以简化的名义出现,而是用了行书的名义(国校五年级以上才可以写这些潦草字),推行正楷与行 书两种标准文字。颇有点近年来大陆所谓「识繁写简」的意思。

    之前有人看到蔡英文的手迹中有「党」这个简化字,然后大肆渲染。
    Naive!那是「标准行书字体」。

    台湾的简化字是自己研究确定的,跟大陆的不全一样。陈立夫在《范本》的序中说「吾人不同意大陆共[匚非]所推行之简体字」,「求书写之迅 速」的同时尽量不「毁弃字源」。
    它主要是基于连写的草书简化方式,如「乔」「两」「为」「尧」「齐」「佥」「单」「鸟」「寿」「尔」「应」「峦」「韦」「长」「专」 「办」等,许多都与大陆一致。部首如「讠」、「纟」、「钅」、「门」、「见」也都可以推定。 @yolfilm 吐槽的「數」字也简化成「数」了。「艹」、「辶」、「氷」甚至比大陆还简。像「长」还可以推定到「套」的下半部,「卒」简化为「卆」,是大陆也没有的。

    除了连写,符号替代的也有,如「乱」「宝」「会」「坛」「坏」「坝(壩)」「对」「劝」「戏」「刘」「区」「战」「囯」「尽」「义」 「双」等。

    还有部件减省的,如「气」「与」「丽」「条」「[夂用](備)」「声」「么」「[厶虫](雖)」等。

    同音替代、新形声字、新会意字较大陆少很多,少数如「听」「响」「头」。这也使许多字在大陆人看来并没有简化。如上图中的「點(「黑」的 最下一笔是一横)」,还有像「動」、「叢」、「奪」、「夢」、「導」、「廢」等。


    好多大陆的简化字跟台湾是通用的,不要把两者的差异想得太大。在对抗大陆「文化革命」的「文化正统」运动中都产生了这样的简化运动,可见 文字本身有自己的规律,并不完全由政治左右。

    如果是用电脑打字的话,繁简的确并无差别(我说的是拼音输入,形码除外)。
    手写的话,我是主张书体自由,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写的古字僻字别人不认识影响交际,是你写字时就应该想到的,所以你自己要承担这个责 任。同样,你写了俗字错字别字也会被嘲笑。语言文字是社会的,就让社会自发地选择吧。

    莱恩,对阿多斯来说,这太多了;对德· 拉费尔…
    毕炀、南风、wang wilford 等人赞同
    题主的问题,投票前几位的答案,尤其是@任天涯 的,回答得已经很翔实充分了。

    而关于繁简的优劣争议,从天涯吵到微博再争到知乎,大多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真爱啊、偏见啊,都很难扭转。什么现行简体字多少多少都是古代出现过 古人用过的,不是几个委员会成员纯拍脑袋想出来的,什么繁体正体字无非也就是把有多种写法譬如茴字的N种写法统一了一下(好多字型还选的都是最复 杂的一种),我这个拾人牙慧的外行人也就不多扯了。

    这里分享一个微博上看来的好用办法,供大家今后应对繁体字优越论(尤其是内地接受简体字教育)的同学。

    繁体字这么好看,这么喜欢用,那么就请手写以下句子三遍以示真爱吧!谁去翻字典看字形、复制放大看写法,谁是溜溜!

    憂鬱的烏龜與傷殘的愛爾蘭蒼龍合體,響起轟轟的聲震耳欲聾,叫群眾暈頭轉向,好像給鐵鎚敲中一樣飛身撲進草叢。
    编辑于 2013-10-02

     李立铭
    我就是接受大陆简体教育的人,自学的繁体抄了一个本子都觉得很正常。真正喜爱繁体的人何止于三遍?
    2014-09-11

     wang wilford 回复 李立铭
    喜爱繁体字,自己学习,书写,属于个人文化修养,精神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我儿时玩过不少台湾游戏,繁体字也没有阻挡我对那些优美故事的解读和 感动。

    然而非要挑出来嘲讽众多使用简体字的大众,叫嚣你们用的都是残体,甚至要求废简回繁,这就是自己找打了。

    大家反对的并不是繁体字本身,而是那些真伪繁体字迷(姑且这么称呼吧)那不可一世的态度和对简体字的脑残式否定。
    2014-09-14 1 赞
    Meyer Lychee
    最后那个繁体字的句子我竟然一口气全认出来了,不过写就算啦,哈哈。我支持书简识繁。
    2014-11-11

    許瀚文,Monotype(蒙纳)高级字体设计师
    洌子御风、青衫磊落、Helena Chu 等人赞同
    補充些少:

    1. 由篆書、至隸書及楷書,漢字的進化是循序漸進,結構是傳承進化,書寫速度也不斷提升,而每個使用者、每位人民也參與了漢字的進化運動。正楷是歷史、祖先積 累下來的智慧,由唐代起千多年多代人、多億人也沒有辦法修改它,一直到五十年代,由那幾十個委員會的人花幾年時間就改成簡體字,其系統膚淺程度人 人可以想像。若果你是讀繁體字長大的,會發覺簡體字這系統是充滿Bug,用繁體就從來不會有bug的問題。甚麼沒人問:為甚麼文字會有bug?這 是蕭若元的觀點

    2. 少寫幾根筆劃不會加快掃盲率。漢字閱讀就是去辨認造形結構,偷走了幾根筆劃,造形不合理反倒讓日後辨認其他較少見的漢字有困難。也否則香港和台灣便要面對 龐大文盲問題,我們的祖上文化修養也不會大大領前我們。80%文盲率是滿清政府社會階級和民國建立後連年戰禍造成,與用繁體字無關。

    3. 簡體字只得數百字,其餘都是建基於繁體字的系統,並不是全盤簡化。這樣看,簡體字真是很完整、優化得好的書寫系統,還是它本身就是能力有限的「系統」?

    4. 為一小時內多寫一、兩版紙而放棄文化傳承,造成日後文化斷裂問題,是否值得?

    5. 秦始皇只是廢六國文字而已,小篆是從大篆,即金文而來,所以不要再用秦始皇來比喻簡體字的出現。

    繁簡觀點此前已經說了很多,打字也打到無力,最後想說句的,大陸人生來用簡體字,港、台人生來用繁體字,無論任何堅持也好,長大後就選自己喜歡的 書寫方法,繁簡誰好誰壞,經民間和歷史長河的洗滌,良幣便會驅逐劣幣,現階段互相尊重便可-沒有人一生來就要背著包袱、罪行。
    发布于 2012-08-11

     huohua
    文字就是一种工具,不用那么较真。
    2012-08-11
    龙洋
    感觉写字速度这件事,简体字与繁体字就像白话文与文言文似的,虽然笔划减少了,但一个繁体字能表达的信息,用简体字的习惯需要写一整句来解释,所 以也不见得速度就快了。把一个字简化到丢失信息的程度,就需要用多个字来补充,到头来简化的字只起到繁体字笔划的作用。
    2012-08-11
    龙洋
    然后实字率,也许就是把你腰包里的一块钱,破成100个一分钱一样,让你感觉你更富了。国家就用数据说:"人民的钱包普遍鼓起来了"
    2012-08-11 1 赞
    布拉拉 回复 龙洋
    现代中文普遍是双字结构,不存在简繁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也就是说,就算某个单字无法确定其意义,双字总是可以的。从文化上看,反倒是台湾节目的 低俗化部分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充斥的累赘无意义口语早被人吐槽无数遍了。
    2012-08-12 14 赞
    許瀚文(作者)
    @huohua 對了,討論沒問題,最重要不成為罵戰

    @龙洋 對,都2012年了,希望國內有更多朋友有相近的反思,即使是繁體字本身也可以進行反思

    @布拉拉 語言用不好是反映用者本身素質和文化,和語言無關啊
    2012-08-12
    鹤舞
    干嘛不一起学呢?英文还有个大小写呢,虽然这个比喻不太确切。
    2012-08-12 1 赞
    布拉拉 回复 許瀚文(作者)
    我针对的是表达信息这一点,简繁在这方面是无明显优劣的。拿出台湾综艺节目举例也是为了说明信息表达和具体人/文化有关,和字形关系不大。
    2012-08-12 2 赞
    龙洋 回复 布拉拉
    嗯,举例的证明有道理。但是还是感觉繁体字携带的信息要多一些。简体字也可以带这些信息,但是就不像繁体字那么"显而易见", 而是越来越像英语一样,需要硬性的赋予意义,慢慢的像形的部分就没了,全变成表音的文字了。
    2012-08-12
    Antinazo
    1. 看你的答案比较累,不是因为不习惯繁体。基于像素的显示屏下,繁体字的劣势暴露无遗。2. 我并不理解你说的"系统",字还是那个字,只是换了写法,为什么说系统就肤浅了?
    2012-08-12 回复 赞

     merlin
    1、由秦篆到汉隶,是剧变,而非循序渐进。字体、字式双重变化,隶书从出现到成为正式文字不到百余年,改造的痕迹很重,可对比楷书。其原因应为毛 笔的应用、胥吏工作量的剧增等。需求。
    汉时人物文化传承的任务不是更重?
    2、楷书的稳定,其重要原因有一点:因循『干禄中书』,科举要求正式法,书楷书,统一用字规范。需求。
    可对比行书,行书的变化多端,事实上很多简体都是照搬行书的。说其临时草创,有些冤枉。可参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1/09/5093605_79977223.shtml
    3、文盲率确实与繁体字无关,因先前根本未有什么教育普及。但简体字降低识字门槛,降低教育普及难度,觉得这点不应有分歧。对比亚洲各国的文字改 革,简化,不仅是中国政府一家的想法。
    2012-08-12 回复 赞

     許瀚文(作者)
    @徐盛超 你對繁體有偏見就說多無謂了。
    2012-08-13 2 赞
    許瀚文(作者)
    @merlin 1. 秦篆到汉隶是幾年間數十人委員會編輯嗎?
    2. 不是照搬行書就可以-因為字還需要楷化。行書、草書楷化後,對漢字結構的破壞有想過嗎?
    3. 简体字降低识字门槛,降低教育普及难度<--願聞其詳。我三歲已經懂寫字,難度大陸民眾就比較低智?
    2012-08-13 回复 赞

     Antinazo 回复 許瀚文(作者)
    我只说了繁体笔画太多,小字体在基于像素的屏幕上显示不如简体 这一点,作为字体设计师的你更有体会才对。何来偏见?
    2012-08-13 2 赞
    merlin
    @許瀚文
    不需要那么多问号的。
    不是,那时没有委员会。但隶书取代篆书成为正式文字,就是政府说了算。楷书,也是。
    民国政府、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委员会",都有常用汉字表,都有简化字。
    『天禄中书』,是颜元孙一人的"委员会",加入不少当时的俗字。一人定标准,通用千余年。
    篆书隶变后,对汉字结构的破坏,也可好好衡量。
    教授成年文盲习字,字体简单些,更好教授。扫盲,与幼儿启蒙还是不同吧。简单些,更好学,还是能成立的。
    委员会是在瞎胡闹吗?基本是述而不作的。一起讨论改造的细节吧。而非,简化,即错误。

    其实,扯这么多,就想说,
    中共文字委员会不特别,同他国一样,都一样"混蛋"。
    2012-08-13 9 赞
    郭超
    繁体字更能体现中华文化这一点的确毫无疑问,但是简体字本身也无错误,两者是和谐共存的。
    2012-08-13 1 赞
    布拉拉 回复 龙洋
    语言的中长期演化是没法控制的,只能任其自由发展。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英语正在大量抛弃其脱胎于欧洲语言的复杂词形变化。中文表音表意真的有那么 重要吗,源自表意不代表始终要坚持下去,表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现在中文世界里一年能出几本耐读的书?
    2012-08-13 3 赞
    邱林
    可事实上是,简化字方案最初是由民国政府提出的,而且也是源自行草书体,本就是某些古人图方便的创造。为了提高识字率,当时的政客推广了这种字 体,仅此而已。书体存废,百年后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则文化典故而已,有什么必要争呢?以及,一直用繁体字以彰显自己"传统文化捍卫者"的网民,现实 生活中真得会常常书写繁体字么?
    2012-08-25 12 赞
    Shinji 回复 龙洋
    但一个繁体字能表达的信息,用简体字的习惯需要写一整句来解释,所以也不见得速度就快了。
    举个例子?
    2012-12-17 回复 赞

     馬從之
    吾以爲簡字之於白話文,無何不可。至於古文之用,則簡字多不抵一,謬誤多哉。
    2013-01-26 1 赞
    王恩搏
    楼主,有一位100多岁的老道长说,繁体字是造字的神仙所做,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含义.他总是说最近又明白了哪个字是什么含义...您认同他的观 点吗
    2013-02-22 回复 赞

     ERIC DIE 回复 苏沉
    汉字简化方案最先由民国政府提出
    2013-10-05 回复 赞

     苏沉 回复 ERIC DIE
    民国只是个提案,在立法院没通过。这种无聊的提案一年又N多个
    2013-10-09 回复 赞

     王某某
    五十年代?不对吧,简化字方案在49年前就由国民政府制定出来了,只是没来得及施行,共和国之后推行的基本就是这个方案。
    2013-11-01
    陈飞
    事实是,大陆文盲率降低就是在推行简化字之后。
    2013-11-02
    谢长风 回复 苏沉
    大跃进58年,简化汉字56年,不要穿越谢谢。同时你也承认简化汉字能导致去文盲率的"大跃进",也谢谢。再者,快速去文盲化无任何不可,再谢 谢。
    2013-11-05 3 赞
    龙云
    1. 我不反对别人使用繁体字; 2. 在14寸笔记本上看繁体字,眼睛觉得挺累的,很希望知乎有简繁转换的功能; 3. 英文字母也没什么意思,可是我们会说"英国的文化""美国的文化",文化的根本还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上; 4. 说到放弃文化传承,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才真正叫放弃文化传承,古代经典都成了小圈子的东西了;5.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去繁就简是主要趋势之一。
    2014-03-17 6 赞
    俞琰
    忧郁的台湾乌龟 憂鬱的台灣烏龜
    2014-03-28 2 赞
    赵旋 回复 許瀚文(作者)
    "数年间数十人委员会编辑"与最终简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的,渐进的就好、突变的就不好,这样的论断看起来合理,但是逻辑上 说不通。
    另外简化字降低识字门槛是应该要承认的,起码多数人应该都有比划多的字更不容易学和更容易写错的经历。
    我认为大陆现行简化字大体上还是是合理和科学的,但我更喜欢繁体字。这没有矛盾,简化字好,可我就是不喜欢你有办法吗?
    除此之外,顺便一说,我姓"趙",这个字简化成"赵"就很让人不爽。原本"趙"从"肖"音,同时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是"轻快地走",你给我打个叉 叉是说我走不了么?
    所以我也只是说"大体上"合理和科学,不管简化字和繁体字,都各有使用上的优势和劣势,抱着固有观念一味否定也不尽正确。
    2014-04-13
    柳紫云
    古人穿汉服您为什么不穿?古人用宣纸写字您为什么不用?古人用竹片擦屁股您为什么不擦?
    2014-04-14 2 赞
    柳紫云 回复 苏沉
    提高了文化崛起的成本,体现在哪里?请说出个门道来,不要人云亦云,谢谢
    2014-04-14
    回笼教主
    头发,发财,干净,干活,干部,松动,松树。。。。。。。。。。。。。。。。。。。。。。。。。。。。。。。。。。。。。。。。
    2014-05-12 回复 赞

     李卓
    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文字的改变就能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吗?那韩国早期也使用汉字直到仁宗皇帝发明了现在使用的韩文(并且韩文得到大规模使用也 是后来的事了),但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也同样保留的很好。
    2014-05-15
    孙盟
    呵呵呵 感觉楼主说简体字是大陆50年代几十个人搞的。。。这么无知和肤浅真的好让人震惊啊。。。

    ,大部分简化字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早就存在于古代,而且是民国时代的学者搞的简化字,不是50年代,OK?还说什么从唐代开始几千年几亿人都没 法修改,呵呵呵呵呵,真是无知到一定程度了。。。。

    就给楼主举几个简单例子

    對——"对"最早见于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简体字表》都收入了"对"字。
    雞——清朝刊行的《金瓶悔奇书》中"雞"简作"鳮",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简体字表》中,"雞"都简作"鳮"。《简化宇总 表》根据"鳥"的简化方法.将"鳮"类推简化为"鸡"。
    樹——解放区流传的写法,属第三类。
    鳳——"凤"最早见于清初刊行的《目连记弹词》,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简体字表》都收入了"凤"字。
    雙——"双"最早出现在唐代敦煌变文写本中。宋代刊行的《古烈女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都有"双"字。 明代《字汇》正式将"双"字收入。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简体字表》都收入了"双"字。
    然后再附送一个观字。
    觀——"覌"最早出现在明刊本《薛仁贵跨海东征白袍记》中。此外,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有接近"观"的字形"观"。1932年《国音常用字 汇》和1935年《简体字表》都收入了"覌"字。《简化字总丧》将"覌"类推简化为"观"。
    再说个字,后。
    为什么"后"和"後"要合并?理由是什么?是拍脑袋的合并吗?不是。原来在先秦典籍中"後"假借"后"字是很常见的事,比如《礼记·大学》:"知 止而后有定。"此处"后"即"後",而从西汉前期墓葬出土的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在战国末到西汉前期,用"后"代替"後"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马王 堆的帛书、竹简,银雀山汉墓的竹简上都有这样的用例,而且"后"作为"後"的简化字也是被1935年《手头字第一期字汇》收入的。你以为这个合并 没文化?

    看到没,简化字并不是解放后专家拍脑袋的结论,除了类推简化的,几乎每个简化的字都有自己的历史
    事实上只要了解一下当初参与汉字简化那些专家,就不应该得出汉字简化是个玩笑这类的幼稚可笑答案
    2014-05-22 回复 赞

     在衣爲領 回复 孙盟
    拿古書中的隻言片語來給簡體字做支撐,卻對大量書寫運用的正體字視而不見。
    2014-05-30 2 赞
    天界末裔 回复 在衣爲領
    你的逻辑真的可笑,首先"不說什麼了,支持答主,一萬個讚"这样的话,证明你根本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来支持答主的观点,仅仅是图一时口舌之快(上面 有几位反对答主的朋友也是一样),这样的话就是废话,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其后"拿古書中的隻言片語來給簡體字做支撐,卻對大量書寫運用的正體字視而不見。"原文回答为"大部分简化字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随后列举了一 些例子进行说明。我不是文字专家,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简化字都有数百年历史,但是我知道原作者不是说所有简化字都有数百年历史。原作者对他的论 点的举例说明,加深了此说法的可信度,我不认为有何不妥。而你的回应,却充满了尖酸刻薄的味道。
    我读完答主的观点,每一个论点都充满了漏洞:
    1. 在古代,汉字是精英阶层的工具,普通百姓使用甚少,何来"每位人民也參與了漢字的進化運動",更遑论"由唐代起千多年多代人、多億人也沒有辦法修改它", 汉字的修改,从来都是权贵阶层少数人说了算的。关于简体字的推广,多位知友已经做过回答,从古起就有简体字,简体只是简化了形象,汉字的语法、意 义等都还是一样,何来"由那幾十個委員會的人花幾年時間就改成簡體字,其系統膚淺程度人人可以想像"。另外,我承认我是外行,想虚心请教下,什么 是简体字系统的BUG?
    2. "漢字閱讀就是去辨認造形結構"这论点简直是荒谬,这意思难道是说,阅读汉字就是在解构图画?那我们是不是要把远古的甲骨文保留下来才是对华夏文化最好的 传承?汉字阅读时,难道不用考虑语义,不用考虑语法?
    3. 简体字和繁体字难道是两套文字系统?
    4. 简体字真的造成文化断裂了?呵呵。。。国学专家怎么看
    5. 知识有限,不做评论,其他的知友对此部分有做解答。

    我本人在中国和美国生活过,有非常要好的台湾朋友,我们对简繁都一视同仁,并无区别。繁体字的繁琐,有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仪式感,颇引人入胜。
    但答主的论点,一是站不住脚,纰漏百出;二是不是针对文字本身讨论, 而带着股对不同政权不同意识体系的判别的怪味。所以让人无法认同。
    同为炎黄子孙,非要分出个你我,有意思吗?
    谨此
    2014-08-07

    首先答複,大部份簡化字,確實是歷史上存在過的。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入「規範字」系統
    拿「陽」字舉例,很多簡化字,實際上是「異體字」,什麼是異體字,這裏上一個鏈接
    陽的异体字|陽的字形
    再上一個一個鏈接
    阳 陽的书法
    可 以看到,一個漢字的異體字往往有十幾種之多,但是書寫的時候,往往僅僅有一種已經規範的字(也有多個字形混用的,例如「萬」「万」)。一般來 說,這幾十種 異體字稱之爲「俗字」。俗字本是不便登於大雅之堂的,顯然將一堆俗字列入「規範字」是不合適的。下來注意回覆您的一二三四
    1 在我看來,簡化字從使用的層面上講,並無「太多」缺點。但從漢字的角度出發,其將原本自成一體的漢字系統加以混淆,簡直就是自廢武功。就僅從使用的角度 說,也是有問題的。
    舉例:
    安 徽怪姓"鉏"字电脑打不出 传该姓出自神箭手羿
    以上例子說明了簡化字「系統」根本就不完善,某些情況下連使用都成問題。實際上這麼人爲的修改原本已完美的文字系統,只能是越改越亂。
    另外,除了倉頡造字以及簡化字運動二事之外,「汉字的修改,从来都是权贵阶层少数人说了算的。」此句怕是您信手拈來的吧?
    2 「漢字閱讀就是去辨認造形結構」這個論點一點都不荒謬,知乎上已有類似問題的討論。但若您提到語法,那已上升到語言的範疇,已經是高於「文字」的東西了。 請參考如下
    备 考英语考试,记单词要不要记拼写?
    3 見我的答覆1,簡化字根本不能稱之爲系統
    4 大部份人連100年前還在用的字都不會寫,你告訴我這叫沒斷裂?你可別再告訴我文字不屬於文化。
    以上
    2014-08-07

     在衣爲領 回复 天界末裔
    「在古代,汉字是精英阶层的工具,普通百姓使用甚少」這句話不想反駁,因爲完全經不起推敲,敢問說出此開天闢地之言可有依據?
    2014-08-10
    萧西之水zhenduo

    所谓"正楷是歷史、祖先積累下來的智慧,由唐代起千多年多代人、多億人也沒有辦法修改它,一直到五十年代,由那幾十個委員會的人花幾年時間就改成 簡體字,其系統膚淺程度人人可以想像。",不禁为lz肤浅的知识水平担忧。

    从唐代开始楷体简化工作就一直在民间进行,俗字、新字体不停发明创立,大量新字代替原字,活版印刷术出来之后,为了加快出版速度,大量字体加以改 成出了新字。事实上,第一次简化字大部分来源于行草楷化或是俗字诞生(二者有交集),所以说由50年代几十个委员会的人改造,这才是真正的肤浅。 这些委员会虽然只有几十个人,却借鉴了宋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民国那个正体字表,其中大部分借自清末字典,而其中不少字体的字形还不如对应 的简体字形来的长。

    话说回来,首先提出汉字简化的,恰恰是1936年民国时代所谓第一批简化字表,其中"念"简化为"艹"这种扯淡一样的简化字我早就不想吐槽了,新 中国恰恰借鉴了这一稿才有了建国后的简化字。
    2014-08-21 4 赞
    wang wilford
    明确反对。大篆改小篆,甚至灭掉六国文字,这也叫平滑?小篆和隶书的区别也叫平滑?选择性无视简体汉字 的优越性,全篇不量化谈及简体字简化过程中的不科学之处,只扯历史文化情怀传承,有个屁用。

    引用一句话:他们放弃不下的并不是什么历史渊源,文化传统,而只是心中那点可怜的优越感罢了。
    2014-09-14 3 赞
    fracsh
    正楷是歷史、祖先積累下來的智慧,由唐代起千多年多代人、多億人也沒有辦法修改它,一直到五十年代
    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这一定是唐代前面的人发明的。
    2014-09-16 回复 赞

     随欲而安
    "我們的祖上文化修養也不會大大領前我們"。厚古薄今,以此为甚。
    2014-09-30
    Yyzcl
    看到第四点就点了反对
    原来在你眼中文化的传承全靠用什么字?而不是内容?
    还文化的断裂,那秦统一文字,以前的文化是不是全断了?
    2014-10-01
    手一些
    原来繁体传承了上千年,就不能改变了。那中国帝制千年,我们赶紧去迎回万岁爷去。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迎回那个皇帝的后代呢……
    2014-10-14 1 赞
    苏越
    LZ也说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确,现在很多台湾人也都写简体了。。
    2014-10-16 回复 赞

     董晨皓 回复 俞琰
    憂鬱 郁達夫。忧郁 郁达夫。
    2014-11-26
    body some
    我支持您的观点。个人也坚定认同先祖留给我们的汉字。选择繁简应该是一个自由形式。因为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所以必须允许弱智人群使用简体 字,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繁体字。

    当弱智人群拒绝繁体字的时候,繁体字也自然有了生命力,大陆恢复繁体字的地位也指日可待了。
    2014-12-22
    wang wilford 回复 body some
    一般输入法切换简繁,可以在输入法菜单中找到,如果你使用google拼音,也可以用ctrl+shift+T来切换。

    谨以此说明,弥补您高超智商的不足之处。
    2015-02-07 4 赞
    Victor Zhou
    文化的传承与字体的繁简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学《论语》关注的是其思想内容,而不是研究字形。纠结于字形无异于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叶公好龙。
    2015-05-18 回复 赞

    睡神,图书馆是个好地方。
    李国培、逆旅、居士说 等人赞同
    新加坡用简体字,纯粹是因为李光耀是个实用主义者。
    发布于 2012-12-19 收起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条浪挂条命
    李光耀刚开始不会说中文的。
    2014-10-26 回复 赞

    pino曹,喜欢科幻、禅宗与心理学
    body some、大尧、treebelieve 赞同
    为什么英国人不改用美语发音?文化这玩意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植根在人的骨髓里的。不要说具体的字义差别,很多词汇都不一样。高速公路编号更 换还记得吧?光换几块路牌就花了多少代价?

    至于新加坡,人家以前是英语母语,推哪个字体成本差不多,当然选利益更大的。
    发布于 2012-08-24

     Dennis
    新加坡华人认识中文的都少
    2013-01-07 回复 赞

    胡安迪,搞清楚再說
    blue2007、body some、Kenneth 等人赞同
    嘿嘿。。其實很簡單。。你們扯一堆文化,歷史,什麼的,都不是主要原因。
    乃是因為台灣,香港,誰都不可以拍腦袋想幹嘛,然後就能幹嘛。。譬如簡體字,譬如禁摩,廣州的禁止汽車上牌等等。。
    只回答你的問題,1,書寫習慣了就好。2,為什麼要改?3,要求正體(繁體)改簡體才是政治因素。
    发布于 2012-08-11

     李漱芬
    所以都是体制原因吗?
    2013-10-22
    OLdred Zhou
    又见拍脑袋论……稍微了解下近代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过程吧。
    2013-12-08 3 赞
    栗子蘑
    搞清楚再說
    2014-04-16
    傅红雪
    当初用繁体就是蒋光头拍脑袋的想法⊙_⊙
    2015-01-08 回复 赞

    匿名用户
    陈小发、body some、Lap Chan 等人赞同
    1、漢字簡化自始就有一個誤區,即將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歸罪於繁體字「難認、難讀、難寫」,但事實上影響識字率的更多是社會經濟以及教育因素,而 非字體難易程度。例如18世紀之前,中國的識字率約為5%,為世界最高,這得益於當時中國經濟繁榮、教育普及,但在中世紀的歐洲鄉村,除了牧師之 外就再也沒有幾個識字的人。

    2、簡化字能減省的精力相當有限,例如「夹(夾)」、「涡(渦)」、「凉(涼)」等字只減少了一畫,而且大陸的規範漢字中尚有「餐」、「囊」、 「疆」等大量筆畫多的常用漢字。簡化字有諸多問題,例如:部分字形近容易誤認、無法呈現內涵及解釋字源、合併漢字導致歧義增加、喪失藝術美感、破 壞漢字系統性、無法完全廢除傳統漢字導致想要閱讀古代文獻或其它繁體書籍必須額外學習等。

    3、漢字簡化可追溯至新文化運動中關於文字及語文教言和國家發展的討論。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國音常用字匯》(見現代標準漢語),確定 了現代中國國語標準音系,還收錄了部分「破體」、「小字」等宋元以來「通俗的簡體字」。中國正式以國家體制推行簡體字是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六月發佈《簡體字推行法令案》(編號001090002A008),1935年8月21日,教育部終於以部令11400號正式公佈《第一批簡 體字表》,公佈推行的簡體字為324個。1936年1月15日國民黨中央召開第五次政治會議,會上國民黨中央委員和考試院長戴季陶送出簡體字緩行 提案,《第一批簡體字表》於是被暫緩執行。

    4、最簡化的可能要數日本,研究日本的平假名(日語:平仮名/ひらがな/ヒラガナ)就知道,平假名就是從中文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雖然如此,但 日本仍然保留大量繁體漢字。
    编辑于 2014-04-27

     wang wilford
    只驳最后一条:平假名片假名是用汉字表记日文基本50音,因为当时的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直接拿用发音相近的汉字来表音。

    好处是使日文终于有了自己的书写文字系统基础,坏处是这些拿来的汉字太复杂,写出来太麻烦了(可以参见部分假名形成前的日文古籍)

    于是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汉字进行了统一的大幅简化和处理,比起现代简化字的系统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其完全不考虑汉字本身的表意特性,只从书写字形上 进行简化。和简化字完全不是一个思路,不能类比。

    最后,日文中的繁体汉字属于日文汉字体系,大致来说是外来语的一部分,根源在于中文对日文的影响。日文也有自己的简化字和新造字,这部分到和现代 汉语简体字的思路有不少近似和类同。
    2014-09-14

    yolfilm,文字能得用处,径自转去,留作者名即可。
    Bull Barry、帽帽、body some 等人赞同
    -
    一、事實上,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用了大量的簡體字,比如「數學」的數字,寫來實在太痛苦了。

    二、但,愈到晚近,繁體字使用愈堅持,理由有三點:

    1、電腦打字,繁簡字體,其實沒有差別。
    2、手機的手寫輸入,沒有細緻學過簡體字的我們,寫出來的簡體字不正規,老是誤判。
    3、沒有比較不知道,海峽兩岸親近,看多簡體字,愈形比較,愈覺簡體字醜惡不堪。

    三、簡繁字體,很像電子錶和機械表的差別,當你有寫繁體字的能力,不去用它,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總而言之,就是寫簡體字,很難讓人引以為傲。
    不說別的,沒有一個會繁體字的人,願意用簡體給自己簽名。
    -
    编辑于 2012-08-11

     王納米
    還有很多不同的字被胡亂合併
    2012-08-11
    yskin 回复 王納米
    可惜的是合并的还不够~
    2012-08-11
    有鱼
    醜惡不堪
    丑恶不堪
    2012-08-11 赞

     TISMK
    手机输入这一点不能苟同。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学好笔顺是小学时就要求的。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写出所谓正规简体字而归咎于简体字本身。
    以及,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存在的语言或是文字,不是用来培养优越感的。
    最后一句实在是过于绝对了吧…
    2012-08-12 赞

     yolfilm(作者) 回复 TISMK
    你沒看明白我的意思。

    繁體字教育中,沒有簡體教育,所以,我們寫的簡體字不正規,跟筆順沒有關係,比如什麼的「麼」字。

    另,會繁體字的人,真的不會把自己的名字簽成簡體。

    比如劉字。沒人會寫成刘。相信我,若你把名字簽成簡體,會被人看不起。
    2012-08-12
    TISMK 回复 yolfilm(作者)
    输入法的问题看来的确是我没有看明白你的意思。
    就这么来说的话,事实上接受简体字教育的人在一个通用繁体字的环境下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笔顺操作吧……这个是相互的问题。当然如果按您的观点,繁 体字本身比简体字优越许多,那么这个输入问题的确是值得不满的。
    虽然我不能像接受繁体教育的人那样很流利地写繁体字,但是如果让我去系统地学习我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我也觉得简化字的过程使繁体字失去了很多美 的特质,去学习它的确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
    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个上升到一个优越感的高度上。平心而论,简体字不是没有优点的。不能单站在文化历史的角度就要否定现代的东西,如果这 么说的话,不仅是繁体字,近几个世纪我们失去的传统的东西还少么?
    2012-08-12 5 赞
    yolfilm(作者) 回复 TISMK
    如果一個人,是生長在繁體字的世界,可卻連自己的名字,都懶得把筆劃寫全了,會被人怎樣評價呢?

    這跟優越感三字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一直扯「優越感」呢?
    2012-08-12
    TISMK 回复 yolfilm(作者)
    关键就在于您觉得简化字这个事情是"懒得"。按照这个逻辑,对于喜欢坐电梯的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
    一个人生而有双腿,上几层楼都懒得动动腿,会被人怎么样评价呢?
    不同就在于我们可能认为电梯只是工具,走电梯或是爬楼梯仅仅是方式不同。而文字这种东西容易被赋予各种涵义。
    反正我是没见过有习惯爬楼梯的人看不起坐电梯的人。当然如果我觉得身体羸弱需要锻炼,那么我会选择多爬楼梯,但是我也不会去鄙视坐电梯的人。
    也许这个比喻不大恰当,但在我眼里文字的确就是这样工具的作用。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所用的是"不偷懒"的结果而看不起别人呢。
    当然我说"优越感"仅仅是我觉得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解释误解了您的意思还请包涵。
    2012-08-12 赞

     perfmon
    那用qwerty键盘也会被用dvorak键盘的鄙视呢
    2012-08-13 1 赞
    yolfilm(作者) 回复 TISMK


    題目問的是,為什麼港台人堅持用繁體,你老拿從小生活在簡體世界的人,用你已的邏輯,出來說啥呢?

    實在不理解。這個問題,不是只有港台人有資格回答嗎?

    我回答了,不知道你在不同意什麼?

    這個問題,跟使用簡體好壞,有什麼關係?
    2012-08-13 2 赞
    humul
    前面说的赞同,但是"愈覺簡體字醜惡不堪"这点无法赞同
    不过您也明白,您不是在试图证明"简体字丑恶不堪",而只是您自己这个个体这样感觉。
    2012-08-13 3 赞
    王豫林 回复 humul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繁体简体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像是汉语和英语一样,汉语有简洁易辨认的特点,英语也有易学的优点。但是不可能强求所有人 都用英语或者汉语,只是习惯的问题。
    温总用繁体很正常,学了数十年的繁体字了,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干嘛要改简体?而且签名的重要一点就是防伪,繁体签名由于笔画多,变化丰富,更适合 防伪。但是你有没有试过一次签名动辄几百个的职业?比如我们做设计的每次出图都要不停的签名数百份,这种情况下,我都想把我名字里面的"豫"改成 "玉",更别提让我用繁体了。
    虽然这个问题的主题是港台人,但是看看上面回复的吧。用简体的人的论点大多是繁体繁琐,不便于学写,或者是出于政治意图。从来没有在本质上抨击繁 体字。
    再看看繁体字用户,不管是什么"丑陋不堪"还是什么"飞檐走壁"大多都是在想要在本质上表现出繁体字比简体字的优越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比 如你如果跑到日本说他们的文字都是残疾,跑到南朝鲜、尼泊尔之类的地方说他们的字是鬼画符,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本身来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到某地以后就应该尊重当地的习俗文化,比如广东人到了北方也会用普通话,在北方部分用粤语的人看见用普通话的人就表示鄙 视,这不是为了寻找优越感和满足感么?
    不然你去阿拉伯国家斋月的时候吃猪肉,看看他们会不会友好的弄死你。
    看见你们用繁体我们没有反对因为我们理解你们,因为简体是从繁体上发展来的,所以用简体我们依旧可以认出来大多繁体字,但是从小学繁体的人看简体 就有些困难了。只是没想到某些"优越感"的人会这么有优越感啊。
    我在玩台服wow时就一直用的繁体字,同时台湾本地人对用简体和拼音的人表示不屑与抵制,觉得他们没有素质,我能理解,因为和简体一样,台湾也不 学拼音。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简体区域用繁体的人就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大多数台胞眼里,大陆就是贫民窟,那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委员长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大陆几乎所有的硬通货和人才呢?
    如果说让那些瞧不起简体字的人学英语,恐怕他们就没什么抵触吧,甚至觉得会英语就向着会多国外语更进一步了吧。
    不得不说,咱们真不愧是一衣带水,同族同宗啊,脑残产量都不低嘿。
    2012-08-13 5 赞
    TISMK 回复 yolfilm(作者)
    您说得对,回去看了一下题目,作为简体世界的人的可能也的确不能理解问题的缘由,以及您的立场。我上面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也是我对这 些问题有点敏感了,这样向您提出异议而不考虑您的立场,这一点我向您道歉。
    现在想来,自己没有注意到大家作为从小生长的环境中一直使用的文字的感情与坚持,这一点的确是我不对。如果我生在繁体世界,可能这个时候反而会支 持您,也就能理解您的情感了。
    但我的立场还是不变的,当然这个就不应该是在这个问题和您的回复下面考虑的问题了。
    还是要谢谢您,虽然还是不能理解您所陈述的理由,但是站在您的立场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反倒清晰了很多呢。
    2012-08-13
    humul 回复 王豫林
    呼呼,虽然有些不赞同。不过基本赞同你的说法啦。
    我不认为繁体又被简体取代的必要,也没觉得简体有丑陋不堪到回归繁体的必要。
    无论哪种都是无比重要的文化
    而回答中充斥着"简体字丑陋不堪"之论只能另人失言

    这就让我想起了在校同学们挺爱提到的:日本文字来自于中国
    好似这样他们就有对某个国家的文化与文字不屑一顾的底气。
    2012-08-13
    王豫林
    回复@humul:没错,这其实是一种自行选择的结果,就好象被英帝管理了那么就香港依旧没有放弃汉语一样。如果不是确实有用,不可能持续使用多 年的。 其实我感觉医学上用的就算是另一种文字了,医生开的处方,外专业的根本看不懂啊。
    2012-08-13
    张毅
    互相尊重,各取所长
    2012-08-15
    高翔
    我不觉得自己的名字用繁体好看,我喜欢用简体。
    (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木有其他意思。)
    2012-08-24
    yolfilm(作者) 回复 高翔
    拜託,高翔二字,沒有簡繁之分,簡繁寫法是一樣的。
    2012-08-24 赞

     高翔
    我一直以为高的繁体字是"髙"。谢谢教育,涨知识了。
    2012-08-24
    yolfilm(作者) 回复 高翔
    那個「髙」字,一般的繁體電腦打不出來,我們稱為「俗異字」。
    2012-08-24
    DrizztVII
    优越感是病,真的要治。
    2012-08-24 5 赞
    加琛
    呃…中枪了…我就只签简体(除非在台湾
    2012-09-01
    贺师俊
    签名这问题……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名字的繁体写法,感觉这样比较"有文化"。但是后来发现是用繁体还是简体并不重要,重要的其实是书法。像 我这样狗刨的字,用繁体来写恐怕更显得没文化呢。所以后来就无所谓了。
    2012-09-05
    yolfilm(作者) 回复 贺师俊
    簡體簽名,也很好看。

    我說的,是在繁體字慣用的世界,若你用簡體簽名,會被人看不起呢。
    2012-09-06
    王豫林 回复 yolfilm(作者)
    这是肯定的,就像是在大陆一句话崩仨英文,也会被大多数人鄙视的。
    "哎呀,我买的apple一块钱七斤,eat了以后,我的mind里面顿时出现了好多good idea"
    2013-04-08 7 赞
    穆念何
    会写甲骨文的但也以简体字写名的飘过
    2014-01-13 1 赞
    maizer
    等老一辈都不在时,再看看大陆人用繁体签名的比例吧!
    2014-05-17 赞


    欧诺里拉问
    安以翔、算子 赞同
    因为简体好用。新加坡本身不属于中国。所以什么好用用什么。

    港台纯粹为了和大陆划清界限。

    给繁体粉一人一个龟壳刻去吧。
    编辑于 2014-03-03 添加评论
    KH Chang,学海无涯。
    政治原因是很大一部分。

    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在戒严时期一直对中共进行妖魔化宣传,同时保持着汉贼不两立的立场。想要台湾使用中国大陆所制定的简化字标准,自然是不可能的。

    香港的人口中,大多数都是「逃难」来到香港的。很多人的家族口述历史中,共产党都是负面角色。况且香港在英国人的治理下,到 1970 年代才承认中文为官方语言。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在60 年代受左翼影响很深,具体可参见马来亚共产党。同时,东南亚历史上的华人的私塾也有「与时具进」的传统。比如说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就是自然而然地在东 南亚推广的。所以使用简体字的反对力量少些。
    发布于 2015-05-11 添加评论
    阿傩,最爱雪主
    尹嵩 赞同
    因为现在写字的机会少了,没那个必要。
    在电脑上录入繁体字速度上不亚于简体字。
    电脑未普及年代,两岸又隔阂严重,自然不会引入。
    发布于 2012-08-12

     鹿丸
    打印费纸费墨
    2015-02-21

    孙立,软件老将 兴趣广泛MrSunLi.com
    香港本地'高考'可以用简体字。
    很多中学生已经选择简体字,因为笔画少省时间,考试占便宜。
    发布于 2012-08-12 收起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Ryan Wang
    @李嘉銘 是这样吗
    2013-10-02
    陸修身
    不要騙人好嗎!你這類大陸人就是喜歡講大話來自我陶醉,哈哈!
    2014-08-06
    某枫
    香港能不能用简体字考试先不论,你确定香港的中学生会写简体字!?
    2015-04-23 回复 赞

    Steven,跑步爱好者
    陈小发、body some、张Zilun 等人赞同
    个人对繁体字和简体字都可以接受,特别感谢港澳台对繁体字的坚持,要没有这个坚持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老祖宗有形意这么美妙的文字,一不小心给韩国 棒子和小日本把繁体字拿去申遗那又要闹笑话了。。。
    发布于 2012-12-17

    薛海辰,绘画 / Geek / 潜水 / 咖啡馆 / 管理
    Zhu Johnny 赞同
    其实很多简体字来自于行书和草书。不是没有来源的自造。古人早开始简化了。
    发布于 2012-08-24 收起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馬從之
    真心問,非黑:那爲何不直接寫草書?最後變成像日語一樣的字。
    2013-01-26
    薛海辰(作者) 回复 馬從之
    日语和韩语是拼音,他们不是单音节文字。语言和文字不对应所以调整成这样。
    2013-01-27
    馬從之 回复 薛海辰(作者)
    把文字改成草書我也不認爲會有什麼問題,只要設定一個標準寫法,大家都能認識
    2013-01-27
    栗子蘑 回复 馬從之
    如果能瞬间全国通行,把汉字改称什么样我都不介意。
    --
    现在的人们,总是喜欢标榜自己爱自由,可动不动就弯下膝盖做了奴隶。

    2014-04-16

    南风之翼,不喜欢语言学的电子工程师不是好的Qualit…
    Pigamer、蓝知萌 赞同
    一个国家,文字的使用者是全体国民,而不只是几个文人学者。不是每个人用汉字的时候都是为了写书法或者什么文化传承,绝大多数人都是把汉字作为交 流和记录的一种符号工具(这也是所有文字的基本属性)。我们在选工具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功能、效率和易用性,其次才是美观和品牌等等。从这个角 度看,简体字是优于繁体字的。

    所有文字都是文化载体都有文化传承的属性,不只汉字,拼音文字也如此(通过研究词源和构词法),但文字本身不是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因为不管单个 的字(中文)或词(拼音文字)中蕴含的意义再丰富,也远不如几万个字词排列组合起来形成的文章和书籍。更不用说美术、音乐、习俗等等非文字的重要 文化载体了。

    至于美观不美观,这个真的是习惯成自然。书法我喜欢看繁体字的,可是屏幕上的字真的还是简体的漂亮。

    最后随便说一点,掌握两种书写文字,和死抱着一种书写文字相比,都会极大地扩大眼界,增大信息获取量,乃至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
    发布于 2014-07-30 添加评论
    孙瑜
    熊猫、倪远之 赞同
    无论繁体还是简体,都是中国的文化传承。无论繁体还是简体,都只是中国千年漫长历史演变中的片刻停留,繁体字不是中国文字演变的起点,简体字也不 会是中国文字演变的终点。文字是时代的产物,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自然会有特定的文化产物诞生。在书写作为主要通信手段的时代,为了追求书写速度诞 生了简体字,就如同在键盘聊天为主要通讯手段的时代,为了追求打字速度以及趣味性诞生了颜文字,火星文(好吧,可以忽略不计),网络用语一样。
    繁体字是否比简体字好看姑且不谈,审美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没有结论的争论,虽然文字固然具有审美属性但是文字之所以没有被归类为美术,是因为其存在 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讯交流的工具,简体字在这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在书写地位远高于键盘打字的年代,简体字的使用可以节省书写时间(不要说你不在 乎,小学时候老师叫你抄写课文十遍,写简体字的你是不是会比写繁体字的你更有幸福感呢)。
    使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要把繁简体和优越感挂钩,和政治挂钩,就很狭隘了吧。文字只是文字,它没有义务承载你对一个国家一个 government的仇恨,无论你用繁体还是简体,都可以书写出改变历史的作品,或者都可以用来谩骂诋毁攻击,完全看你怎么用。
    发布于 2015-03-24 添加评论
    Harry LIU,新加坡房产置业顾问
    蒋怀仁 赞同

    分析一下新加坡的过去,这个问题就不难解答。首先老李是非常崇拜西方文化的。在新加坡建国初期,老李所做的是去中文化。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学校收 到强烈打压,甚至被迫关校,迁址,比如鼎鼎有名的南洋大学。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上,懂英文的都可以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就只有做苦力的份。彼时的 很多中年人因不懂英文,找不到有比较高收入的工作,生活异常艰辛。以至于现在坐出租车,遇到年长的司机,可能会在你面前骂一路的老李。他们确实是 被牺牲的一代!那么当时的青少年,自然是一边倒,投入英文的世界去了。所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新加坡的中文教育是缺失的,一片空白。新加坡人 整体中文水平变得极为薄弱。口语交流,能用拼音拼出发音,仅此而已。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有一个断层的。可随时代变迁, 中国的崛起,新加坡领导人发现了自己的短视。为纠正错误,才又开始大力推行华文。自然而然,使用的是简体字。
    发布于 2014-01-1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mnrjxbl mnrjxbl,吾将上下而求索
    白leo 赞同
    识繁用简要切实执行才好啊。不要打压繁体!
    发布于 2014-12-06

     宅恢恢
    繁体字必须要淘汰
    2015-01-10

    安小酌,中文系菜鸟
    陈小发 赞同
    真的很想说一句:简体字也不过简化了五百左右常用字而已。其中很多简体字在明清的古籍中已经出现过,汉字简化一直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当然有些 现行简化字不是很贴合原意,但这种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做法真的好烦。
    认得一些繁体字就好。写的话不是出于爱好还真就不必专门强求。
    话说小学罚抄写同一个字五十遍的时候都快要疯。还好不是繁体字!
    不知道嚷嚷着恢复繁体字的人是个怎么章程?
    教材中在一些简化字旁边标注出来繁体字,然后有书法课来学都是可以的。
    要废除简体用繁体的话。必须不同意!
    重点是为了五百个字争来争去真的好么?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搞搞古籍整理和传统教育。
    汉字作为工具,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从来不是文化本身。汉字之美,简繁皆有。如果说简体字有消解汉字之美的嫌疑,只能是写的太丑,而不是字本身。
    发布于 2015-05-19 添加评论
    陈峥,IT业,驱动开发10年经验
    补充一些原因吧。
    推广简体字是有降低推广教育成本的问题。同样一个字,简体字的模子可以做的比较小,可以印在比较简陋的纸上,二繁体字因为字体繁琐,字模比较复 杂,在比较简陋的纸上印刷不清楚。所以用简体字做的教材成本会比较低。这样在有限经费内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其实历代文字简化都有这个背景,降低印刷成本,学习成本。

    至于说台湾没有汉字简化的人才,那是胡扯,汉字简化的旗手胡适就在台湾。台湾50年还在说要简化汉字,废除这个不过是政治的选择而已。
    发布于 2012-12-17 添加评论
    喵嗚,你好
    你研究一下清末開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有關於簡化字的歷史 就可以判斷是非了
    发布于 2014-07-17 添加评论
    孙阳,朝闻道,夕すごい
    每次看到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争论都想起那只"忧郁的台湾乌龟"…
    汉字简化会丢失了汉字的韵味,也产生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歧义,但是他让文化得以传播的更广。
    美国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也是如此,舍弃了高贵华丽的辞藻,但换来了民族文化的融合,这应当是值得的。
    但对于台湾这样一个人口不多,民族单一,且普遍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保留繁体字系统则不会带来什么问题。
    繁体字确实很好看。
    发布于 2014-11-17 添加评论
    蒋二爷,某支付公司,产品工匠师,汪汪~
    简体字简洁,好用。用户投入成本小,体验好。十几亿人口节省下来的精力能创造多少价值不敢想像!繁体字的好看,某些学者说是文化的表达。。这些东 西都是政府当初主导的。
    发布于 2015-01-07 添加评论
    宅恢恢
    抗拒王化
    发布于 2015-01-10 添加评论
    tears,角声还,夜阑珊,怕人来问,噎泪装欢
    中港湾韩日新泰正规大事还是会用繁体 祖宗留下的 大多数繁体大家也都看得懂 生活中简体就用着吧 毕竟繁体费脑子费手力
    发布于 2015-04-22 添加评论
    王寶富,高爾夫教練
    中文漢字【簡繁—體】解決方案1-2-3

    1.視簡 影視節目兩岸協議採用簡體字幕呈現
    2.書簡 觀眾看久了自然就會寫簡體字(便於書寫)
    3.出繁 手寫輸入法自動轉換為正體字(不悖傳統)

    中國【兩岸兩字最終解決方案】文化才是人類最終的武器,中文漢字雖歷經幾千年,卻仍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一樣。

    視簡~影視媒體協議使用簡體字幕
    便於教導大眾書寫簡體
    出繁~手寫字體自動轉成正體中文
    電子辨識 NB iPad MP PC..

    整合一國兩字 救回正統中文【數字化救中文】

    亲爱/親愛 厂办/廠辦 运势/運勢 广达/廣達
    云层/雲層 兰丛/蘭叢 园艺/園藝 毕业/畢業
    歼击/殲擊 卫国/衛國 华币/華幣 听写/聽寫
    飞跃/飛躍 迈进/邁進 台湾/臺灣 礼宾厅/禮賓廳
    车边/車邊 扑灭/撲滅 体态/體態 历书/曆書
    团队/團隊 论传/論傳 关电/關電 筹备会/籌備會
    万岁显摆/萬歲顯擺 龙凤圣洁/龍鳳聖潔
    乡党网罗 丰叶艳丽 个办呗忒怂
    灵异干尽 惊吓阴尸 总办让权 归还几条
    讲习从严厉 开关坏了 洒扫柜妇节
    导弾护卫舰 与邻为善 拧头丝帘 瓜达尔

    簡體好用
    繁體好看
    電腦時代是電腦在寫中文 國人惟求實用爾
    書簡出繁
    中文之國 Normal Chinese
    发布于 2015-05-04 添加评论
    李六,您们好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我在1981年之前用繁体,1982 年后用简体。其实我两体共用。
    发布于 2015-05-21 添加评论
    王聪,程序猿
    简体字是大陆建政才推广的,当时大陆是被西方封锁的,港澳台当时是西方势力范围……就算大陆改革开放了,这些地方也不可能改过来,成本较大,当时 中共建政,文盲多,全国推广成本低,二简失败就是因为不是建国初期这个百废待兴的黄金时期……我们能识繁写简是我们的获取信息的优势,他们不识简 体是他们的损失……现在大陆经济腾飞,我不信没人为了前途而不去自学简体……语言文字工具而已,优越感神马的都是扯淡,你跑大陆连路牌都不识是不 是更显得无知…
    发布于 2015-06-23

     王聪(作者)
    多说一句,我觉得汉字本身就是无限累加演变,缺乏严格的规律性和约束,但是面对我国差异巨大的南腔北调,汉字对维系东亚的中华帝国两千多年的大一 统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毛主席当年想把汉字拉丁化却失败了,就是因为方言差异巨大,参照罗马帝国拉丁语分裂为欧洲诸语个长期分裂状态。天下一统的好 处现在的欧盟就是体现……繁体汉字本身就不完美,简体汉字有些简化也不科学,但是用了这么多年约定俗成,改了成本太大
    2015-06-23

    李元芳,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无非是中国大陆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台湾香港而已,如果反过来那新加坡肯定就推行繁体字了。其他的比较繁简优劣都是扯淡的。
    发布于 2015-06-25 添加评论
    bleulin,V for Vendetta
    宅恢恢 赞同
    憂鬱的烏龜與傷殘的愛爾蘭蒼龍合體,響起轟轟的聲震耳欲聾,叫群眾暈頭轉向,好像給鐵鎚敲中一樣飛身撲進草叢。
    好吧,我完全看得懂,不过还是支持简体字,对比下五笔输入法跟笔划输入法,简体字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进化,繁体字太麻烦了,有点反人类,同样一件事 情,你想要一步完全,还是两步,三步完成,搞不懂繁体优越论从哪里来,像满清时代天天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的那些人有何不同。。。
    发布于 2014-04-11

    cartman Kenny,琵琶行
    党 黨 你懂的
    发布于 2012-08-13

    GG GG,凡人不懂繁體字的美
    可笑的觀點和說辭
    拋棄繁體字的心
    使用簡體文
    只能說
    汙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有能耐
    就不要炒作古董
    有能耐
    就不要挖墳盜寶

    可笑
    发布于 2014-05-13

     蓝知萌
    引用一句话觉得很适合你,虽然可能不大好听。"说得好!黄帝之后无中国,牧野之后再无汉!壮哉我大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古代先哲的智慧,岂是这些 杂种后代所能领悟的!祖宗之法不能改,谁改谁掉户口本!"
    2014-08-26
    袭冷
    你这种只配活在梦里,实用主义不欢迎你
    2014-11-04

    匿名用户
    简体字的推广不过是TG的阴谋,那么民主化后冷落并且废止简体字也成为必然~
    发布于 2015-02-16